Archive for January, 2014

2014,極有可能的智慧生活元年

Wednesday, January 15th, 2014

Kid with iPhone

行動廣告廠商 Vpon 日前出版了「2013 台灣行動廣告市場年終報告」,其中有幾個發展趨勢相當值得關注,也暗示了在 2014,智慧生活將有機會真正發光發熱。

首先是裝置的普及度。根據 Vpon 的估計,台灣的總體行動裝置數量已經突破 1,400 萬台,如果把它除以 2,134 萬的 10 歲以上總人口數,可以得到平均每 100 人當中,持有的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數量已經超過 66 台,也就是達到三分之二的普及率。

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iPhone 與 Android 正式登台也不過是 2008 年底的事情。短短的五年內,這兩個新平台就虜獲了絕大多數的寶島消費者,這樣的穿透速度是前所未見的,且它們將聯手帶來的用戶行為變化,也恐怕是前所未見的。

再來,三星在兩年前第一次嘗試了 5 吋大螢幕手機 Galaxy Note I,意外大獲市場好評,打開了一個介於 Phone 與 Tablet 的中間市場。緊接著各大 Android 手機廠陸續加入,讓 Phablet 這個新品種逐漸形成一股力量。

Sony Xperia Z Ultra

螢幕大小介於 5 到 7 吋的 Phablet 擁有手機的攜帶性,但加大的螢幕讓閱讀、筆記、欣賞影音體驗都有長足的進步。更重要的是,與手機一樣,Phablet 的仍經由電信商銷售,因此消費者可享受補貼過後的便宜入手價,且往往會跟經常連線的 3G 數據服務一起購買。與往往是空機價且必須到處找 WiFi 連線,或是依賴手機充當熱點的平板相比,Phablet 顯然是有競爭力許多。尤其在平均收入較歐美為低的東南亞等開發中市場,一台抵兩台的 Phablet 對消費者而言有很大的吸引力。

也由於這些有利因素,Phablet 在短短兩年中以近乎旱地拔蔥的姿態崛起。光 2013 一年內,在台灣的市佔就成長了 162%,已經達到總體行動裝置的 37%。扣除沒有 5-7 吋產品的 Apple 陣營,Phablet 在 Android 的市佔率更已堂堂超過 5 成。因此,除非有意外發生,否則 2014 年開始 Phablet 在台灣的主流地位幾乎已經確立。而如果這樣的狀況普遍在亞洲與全球開發中國家發生,則蘋果在今年推出 5 吋以上的 iPhone 6 予以回應也是可以預期的。

Phablet vs Phone vs Tablet Market Share in Taiwan

最後,Vpon 也公布了人們使用智慧裝置透過 WiFi 上網的行為,首次在 2013 第四季超越了透過 3G 上網的行為。這說明了無論是在家中、學校、公司,或是餐廳、戶外等人們經常逗留的地點,提供 WiFi 連線已日漸被視為與照明、自來水、洗手間相當,滿足人類基本需求的必備服務。

綜合以上三個發展,我們可以說 2014 是台灣無線網路環境、智慧裝置體驗與數量都突破關鍵門檻的一年。隨著這樣的環境成熟,我們可以預期更多、更厲害的智慧應用也將陸續被激發出來。所以如果要猜 2014 是智慧生活真正開始發光發熱的一年,我想是相當有機會成真的。

(本文編輯後刊登於《APP 情報誌》; Photo via demandaj & Dambrāns, CC License)

三星如何用神祕的「白手套」把 Jay Z、瑪莎史都華等名人都變成粉絲?

Tuesday, January 14th, 2014

Jay Z

任何擁有支票本的人都可以拿起電話,買下明星代言產品。但如果這件事要有效,它必須是真誠的。

近來的三星由於新一代旗艦機 S4 競爭優勢縮小,陷入一個小小的危機。但在那之前,它享受了一段長達三年的大躍進。事實上,攤開 2009 至 2013 的品牌智慧手機出貨線圖,你幾乎可以說 Samsung 貢獻了絕大多數的成長。

Smartphone Shipment by Brands

當然,Galaxy S 與 Note 兩大主力機種在市場上的產品競爭優勢,是三星這段大爆發的重要動力來源。但光有好產品絕對不夠,要與競爭對手拉開這麼大差距,還得在通路與推廣上有非常紮實的策略設計,以及非常精確的執行。

舉例來說,當競爭對手還在用老方法砸錢找明星代言、打廣告,三星已經跳脫了這種花錢買弱連結的行銷迷思,真的捲起袖子來去贏得名人的真心喜愛,並且有效的利用名人粉絲在好萊塢創造出病毒效應。

FastCompany 昨天刊出了 Samsung 這個非常特別的名人推廣計畫細節,我只能說裡面的細膩思考實在令人佩服。我鼓勵所有創業者好好去把這個故事讀過一次,以下是我從這個案例中得到的一些啟發:

了解名人的習性

名人可以影響他們的粉絲,幫助品牌帶來很大的加分。但在那之前,你必須先了解他們的習性,才有可能讓名人先愛上你的產品。文章提到多數名人沒有自己買東西的習慣,但他們喜歡人家送他們新奇的產品,這是非常有 Insights 的觀察。名人往往非常忙碌,沒有時間自己 Shopping,因此往往是由助理幫他們打點。而廠商常常會送禮物去名人的辦公室,因此甚至助理也很少有購物的需要。相對的,名人常常在社交圈活動,他們身上會需要新奇的產品來引起話題與其他名人的注意。最後,他們與他們的助理往往不是科技玩家,因此如果你要送他們物品,直接寄到辦公室一定是最壞的計畫,因為他們不會花時間去學習你的產品。了解了這些習性,你才有機會設計一個方法,把你的新奇產品有效的交到名人的手上,並且讓他真的有機會愛上它。

經由有效的通道

如果是廠商直接打電話去名人辦公室,你往往會被助理擋在門外,沒有繳出保護費 (代言費) 根本不可能把產品交到名人手上。因此你必須經由名人相信的人,也就是他真正的朋友。這樣的活動也必須要發生在很自然的場合,因此由他的朋友約他來晚餐,並且說會有另一個朋友會送給他非常棒的手機,是相當合理、高轉換率的設計。

賓至如歸的感受

名人是需要被呵護的,因此手機不能只是交到他手上,必須要讓他能夠無痛 (從 iPhone) 轉換,也要把產品個人化到極致,讓名人得到完全賓至如歸的體驗。三星把這個移交過程巧妙的命名為「白手套」,不是洗錢的那種,而是當你去買精品的時候,櫃檯人員細心的戴著白手套幫你試戴、調整、包裝的過程,那麼美好的體驗。

好產品加好服務

白手套團隊非常親切、迅速的回答我關於 Apps 與設定的各種模糊問題,有些問題 Emails 我甚至只是在測試他們。他們回答的相當好。一段時間之後,我開始欣賞 Galaxy 的尺寸,像是捷徑等我朋友 Brunetti 不斷稱讚的特有 Android 介面、無懈可擊的外殼,以及可置換的電池。當然還有 Back Button。

當然,產品交到名人手上之後,就是硬碰硬的開始了。你的產品必須要好,在這個案例中,對手是王者 iPhone。三星有大螢幕、可換電池等等名人在乎的功能 (再次印證他們不是科技玩家),但所有使用中的疑問,白手套計畫提供了一組客服人員,隨時準備好回答你的問題。這樣的設計可以讓你的優點放大,並且有機會彌補所有的缺點。

貼心的驚喜

幾週後,三星寄了一個驚喜到我辦公室:一只備用電池。我把它留在盒子裡,反正故事寫完前我用不到它。而寫完之後,我就要換回我的 iPhone 了。但三天之後,我在前一晚忘記為 Note 充電,電池只剩 2% 而我必須在三分鐘內打一通電話。

該死的三星。

我把包裝打開了。

除了當面移交,三星為了保持與名人的互動,還留了一手驚喜在後面:一個備用電池在幾週後才寄到。這個動作非常非常的細膩,它除了喚醒名人對這支手機的使用,加深他們對可換電池的印象,也可以給他們一個額外的話題談論。

正式贏得名人的芳心、接著擴散

即便我一開始非常狐疑,即便我打定主意要回去我愛的 iPhone,兩個月之後,我巨大的 Galaxy Note 已經成為我手腕的延伸,而當我再拿起 iPhone,它看起來卻像是一個小孩子的玩具。Note 的螢幕實在太大了,但是是好的那種。這支手機相當不錯,但主要的,使用者介面是把我轉換的最重要原因 ── 可以客製化、速度與捷徑。

違背我希望的,白手套計畫事實上在我身上生效了。

而把以上所有的點點滴滴串起來,你的產品最終就有會贏得名人的芳心。那之後呢?請他作為新的白手套晚餐主人,再向他的朋友推廣,就這樣不斷的擴散出去。

Lessons Learned

從三星的這個案例中,我得到的啟發是要有成功的事業,好產品當然是必須,但那之後,業務與推廣的工作還是非常非常重要,其中的細節也需要非常精密,符合人性的設計。

以上與大家分享,希望你們都能把其中的精神應用在你自己的創業策略上。

___

歡迎訂閱我的每日創業精選 Flipboard 雜誌

AppWorks Is Hiring!

(Photo via NRK P3, CC License; Graph via BI)

品味:令人血脈噴張的 V12 咖啡機

Friday, January 10th, 2014

V12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今天要分享的發現是來自義大利小公司 Espresso Veloce 所推出的 V12 咖啡機。事實上這個產品不用我多說,光看到照片多數男人應該就會跟我一樣,一股莫名的興奮感一直湧上來。

V12 top

V12 refill

V12 exhaust

V12 brewing

這寶貝全球限量 500 台,每台售價台幣 19,999,有興趣的人請把握時間到這裡訂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事實上那不是一個銷售連結,如果你點下去的話連到的會是 V12 的產品資訊頁面。我只是想做個實驗看看有多少人會點,因為我猜會有不少。(答案在這個短連結資訊頁面)

回到今天的案例,為什麼會拿這台 Espresso Veloce V12 咖啡機出來分享?因為它不只外型很有梗,背後更是滿滿的設計與策略思考,完美示範了小公司如何借力使力,突破巨人盤據的現有市場。以下是 V12 這個產品給我的啟示:

做出自己賣自己的產品

首先,根據定義,創業者是資源匱乏的一群。既然資源匱乏,就必須要有極高的行銷效率。如果產品很難懂,需要花很多功夫解釋,那麼行銷就不可能有效率。行銷沒有效率,再加上資源比人家少,則這場仗的勝算就低。因此,做出一個會人家一眼就愛上,自己可以把自己出去的產品,極端的重要。有了這個寶貝,才有機會突破資源匱乏的窘境。

重新定義咖啡機

傳統想到要做出好咖啡機,一定會先朝「煮出好咖啡」想起。但市面上已經有各式各樣可以煮出超棒咖啡的機器了,除非你本來就有數十年咖啡機設計的經驗,否則再怎麼做也很難打敗這些衛冕者。但如果你跳出這個框框,咖啡機其實不只是煮咖啡機,除了這個功能外,它也可以是家裡重要的擺設。尤其當現代人流行把咖啡機移到廚房以外,放進客廳、辦公室,則它的外型越來越顯得重要。如果不從煮咖啡,而從外型去突破,那小公司就有機會。

Leverage

要設計出讓人一眼就愛上的外型,除了自己重新發明,另一個方法就是去模仿人們已經喜歡的東西。當然你可以模仿現有的熱門咖啡機,但那又走回打不贏人家的老路,因此不是一個好方法。刪掉這個選項後,得出來的答案就是去模仿現有、受歡迎,但不是咖啡機的東西。

對準新的 TA

由於 Espresso Veloce 的義大利血統,模仿法拉利感的 V12 賽車引擎是很合理的,也容易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此外,由於 V12 是車迷心中的夢幻物品,把咖啡機做成這個樣子,當然會立刻精準的打中全球無數賽車粉絲。

贏得免費媒體

V12 的起始設定非常有策略,而實際產生出來的作品也非常細膩有品味,因此贏來了許多設計媒體的報導。不僅如此,賽車、咖啡機相關的媒體,也都加入報導這個前所未有的新品種 ── 當然,現在也登上了創業網誌。對通常缺乏廣告預算的小公司而言,能夠搭上 Earned Media 列車,又是另一個大跳躍的利器。

以上,就是今天的 Espresso Veloce V12 案例。我從裡面學習到很多,希望你也是。

___

一天中的美景,我都收錄在 Instagram

AppWorks Is Hiring!

(Photos via Espresso Velo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