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015的文章

品味 / 夢幻逸品 Google OnHub 頻寬分享器

September 11th, 2015

Google OnHub

呼叫設計師,想要你的工作,影響上百家新創、上千種產品、上千萬用戶?AppWorks 正在招募 Design Master 設計輔導長,歡迎加入

呼叫優秀人才,2015 夏季 AppWorks Ecosystem 聯合大徵才 熱烈進行中,97 家網路公司、620 個職缺在那裡等你

歡迎來到每週五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看到的種種美好

在現代數位家庭生活中,無線頻寬分享器 (Wireless Router) 是幕後重要的無名英雄。家裡的無線訊號強、無死角,人生是彩色的。常斷線、莫名其妙當機,人生就是麻煩的。

但無線分享器這產品,其實還有非常多的進步空間,例如:支援的同時連線裝置數量、種類必須隨著家裡的裝置成長大幅提昇,不能因為一個人在看影片其他人的上網速度就卡卡,也必須準備好支援像是 Weave 等新的物聯網、智慧家庭通訊協定。它的設定、管理、用戶介面需要大幅改進,更重要的,軟體應該要像現代化作業系統一般,快速、甚至是自動化的更新。此外,如果它的造型能夠更精美現代,與家裡的擺設融為一體,那就更棒。

Google OnHub on table

而這,就是 Google 與 TP-Link 合作,推出的全新無線路由器 OnHub 試圖達到的,我們來看看 3C 影音部落客 DetroitBORG 所拍攝的這支開箱介紹片 (建議可以用 1.5x-2x 速度播放):

Google OnHub: Unboxing & Review

當然就和許多 Google 推出的設備一樣,OnHub 的背後,還是有 Google 的意圖。除了推動分享器行業,讓它能更快支援更多 Google 推動的標準與協定之外,透過 OnHub,Google 也能更了解它的使用者,並且更成為他們數位生活的中心。

但無論如何,我們應該高興看到 Google 把重新發明物件的精神,推展到生活上的更多角落。越多競爭,會讓業界進步的越快,也讓消費者的生活更便捷。

如果最終,能讓所有人直覺的享受數位生活的美好,而根本忘記路由器的存在,那科技行業就成功了。

大數據行銷,重點不是數據,而是洞見

September 10th, 2015

陳傑豪:大數據玩行銷 Big Data Marketing by Tony Chen

2015 夏季 AppWorks Ecosystem 聯合大徵才 熱烈進行中,共 97 家網路公司提供 620 個職缺

近期擔任了幾場創業競賽評審,發現「大數據」這詞真是被濫用到了極致。

不管什麼網站、App,甚至連工廠、美食街,都說後面要接上大數據,然後就可以摧枯拉朽、預測未來,神奇的變成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商品、最賺錢的商業模式。

這說法其實有嚴重的邏輯問題。

首先,它缺乏競爭的觀點。如果大數據這麼簡單好用,同類型公司接上後都輕鬆賺大錢,那麼下一秒就會有成千上萬新進業者進入、削價,把利潤再驅回合理經濟範圍。

其次,它缺乏對 Prior Art (現狀) 的理解。在大數據這詞走紅之前,網路業早已長期使用 Google Analytics 等數據工具,如果光靠有在用數據工具就可以產生競爭優勢,網路業也不會是如此贏者通拿的結局。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它其實搞錯了重點。數據是死的,基於數據去做出的判斷、預測,才是活的。每一組數據後面代表的用戶心態、偏好,不同的觀察者會有不同的解讀,基於這些解讀會形成不同的決策,而這些決策才是影響產品與企業成敗的關鍵。

所以說大數據可以解決問題,就像說辦公桌可以有生產力一樣,是完全搞錯重點的。

真正的重點是,你必須要在辦公桌上之上,形成有洞見的決策,才能產生大躍進。

所以你必須了解的不是大數據,而是如何基於大數據,產生對勝負有決定性影響的洞見。

在行銷這個大數據第一個全方位應用的領域,我的好朋友 Migo (功典資訊) 執行長 Tony (陳傑豪) 近期與 30 雜誌合作,推出了《大數據玩行銷》這本好書,裡面滿滿的是協助你了解如何產生洞見的案例。

我有這個榮幸幫本書寫了篇推薦序,以下與大家分享:

大數據開門芝麻

文 / 林之晨

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你或許還依稀記得,但裡面的無名英雄,那位機智又忠心的女僕,你大概已經忘記。

當強盜們靠著裁縫師的帶領,找到了阿里巴巴的家,在門口劃上記號,準備趁夜襲擊,命在旦夕的阿里一家卻完全沒有警覺,幸好聰明的女僕即時發現蹊蹺,趕緊在全村門口都劃上同樣記號,才讓主人們逃過一劫。

而後,不放棄的強盜首領又先後假扮油販、商人親近阿里巴巴,神經大條的一家人還是沒有發現。所幸女僕兩次都明察秋毫,趁機將計就計,用熱油與匕首舞殲滅了整個盜賊集團。最後,阿里巴巴才發現女僕是救命恩人,不僅放她自由,還讓兒子取她為妻。

瑪姬娜是這個睿智又勇敢女僕的名字,你不得不佩服,她能看到老闆忽略的危機,還能基於內幕,研擬出有效又可行的方案,一點都不用老闆操心。

巧妙的是,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阿里巴巴有這位女僕,而在現代 1001 的數位世界,阿里巴巴集團也有一個來自台灣,聰明睿智的瑪姬娜團隊,那就是本書作者 Tony 陳傑豪所帶領的功典。

功典開發的大數據行銷軟體,可以幫淘寶、天貓的數百萬賣家深度分析用戶行為、找出可以行動的內幕、大幅提昇廣告的投報率,換言之,讓商戶們對阿里平台的信任與長期依賴,大大增加。也難怪功典得到阿里的器重,把他們 (的軟體) 許配給淘寶與天貓的全體賣家。

跟瑪姬娜一樣,在一舉成名前,這個團隊也經歷了長期幕後的默默耕耘。1998 年創業以來,功典的主業原是傳統電子報派送軟體,直到 2010 年延攬 Tony 加入,而後拔擢為執行長,才決定轉型為協助企業運用大數據行銷的雲端方案公司。2015 年,功典終於獲得阿里巴巴的認證與全面合作。

很高興看到 Tony 願意把帶領功典轉型這段過程中,領悟到的大數據行銷知識、成功案例,整理成書分享給大家。他從出社會就在顧客關係管理領域浸淫,回台前在美國創辦過三家相關公司,因此本書整理出來的知識系統不僅完整、容易理解,也多半可以直接付諸實行。

在這網路全面顛覆商業模式、行銷、產品開發、生產與管理的大時代,企業經理人需要學會用更即時、更科學化的方式迎戰,Tony 的這本著作就像及時雨一般,來得剛剛好。

___

呼叫優秀人才,AppWorks 正在招募 Chief Editor、Legal Master (法務輔導長)、Design Master (設計輔導長),以及 Real Estate Master (辦公空間輔導長) 等專才,歡迎加入我們,推動台灣成為世界一流的網路王國。

歡迎在 Facebook 上追蹤我的更多分享

創業 CEO / 全面黏網時代,企業如何加速提昇數位 DNA

September 8th, 2015

Dino DNA

呼叫擁有數位 DNA 的 i 人才,2015 夏季 AppWorks Ecosystem 聯合大徵才 熱烈進行中,97 家網路公司、620 個職缺在那裡等你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探討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隨著行動裝置日益普及,消費者的時間也越來越被網路佔據 ─ 不僅走路、開車時要邊滑手機,甚至在高級餐廳中,你也經常看到一家四口,沒人聊天,只是各自忙著他們眼前的手機、平板。

在這消費者全面「黏網」的新時代,企業如果無法有效透過網路與他們溝通、了解需求、進而提供適切且優質的線上消費體驗 、服務管道,很快將會被這個世界淘汰。

這個觀念大家都理解,但環顧四周,成功轉型的企業卻屈指可數。近來我與許多企業主聊天,發現他們共同的問題,都是卡在對外難以找到優秀的網路人才,對內又無法有效提昇同仁的數位 DNA。

在這個網路公司百花齊放、快速崛起,而傳統消費型企業如銀行、電信、媒體、通路積極轉型的時刻,我們的教育體系卻是僵固而沒有積極反應社會的需求,因此,優秀的數位、軟體人才「一票」難求,是必然的結果 ─ 事實上,人才供需的嚴重失調,是台灣社會現在最大的問題,也是未來十年要提昇國際競爭力最大的挑戰,需要各界一起來正視、解決。

但無論如何,網路人才供不應求的現象,短期無法被有效改善。也就是說,對多數企業而言,要提昇網路能力,仰賴外來的數位 DNA 將是杯水車薪,很難真的造成決定性的突變。

但在這新黏網時代要生存、要勝出,企業又必須在未來幾年大幅提升數位能力。因此,結論就是大家必須往內修身齊家,培養同仁們的網路競爭力,才有機會先立於不敗之地。

請業界專家來演講、舉行工作坊、教育訓練大家都在做,但成效非常有限,原因是師父領進門,修行還是得靠每個同仁。因此,必須設計一些長期、經常性的方案,去激發同仁們不斷精進。

其中,內部競賽通常是有效的方法,以下提供三個階段、由淺入深的規劃,供大家參考:

階段一:粉絲團經營大賽

Facebook Pages、Instagram、Twitter 帳號等等各種俗稱「粉絲團」的服務,是最容易上手的數位工具。它們麻雀雖小,卻是五臟都有,幾乎是大型網路服務的完美縮影。要把一個粉絲團經營好,你必須設定 TA (Target Audience)、篩選與他們高度相關的內容來分享 (所謂 Curation)、學習如何到 TA 流連其他粉絲團 (或網站) 去引導他們加入 (所謂 Inbound Marketing),以及以病毒性高的內容贏得粉絲們的再分享,取得更多粉絲 (所謂 Word-of-Mouth / Earned Media)。此外,為了追蹤成效,你必須學會分析數據,並且以數據為基礎,修正自己的工作方法。

因此,鼓勵同仁們去經營粉絲團,幾乎就已經覆蓋了最基本的數位能力。所以我建議組織內可以設計一個比賽,給每季增加最多活躍粉絲的同仁某種實質的獎勵。另外,實務上,如果真要讓他們有熱情,自由的選擇題目,不要求與公司業務相關,往往是比較好的設定,畢竟,主要目的是養成他們的數位能力,不是幫公司宣傳。

階段二:網誌經營大賽

如果說經營粉絲團是養隻小麻雀,那營運網誌就像照顧一隻大公雞。網誌的基本概念與粉絲團類似,但成功門檻卻要高上許多。當今的網誌,尤其以千字以上的長文為主流,因此光是內容製作就需要一定功力。但經營一個網誌,有更多元的訪客來源,透過 Google Analytics 等工具去追蹤,你可以得到更細緻的數據,也能夠對網路的「流行銷」概念,有更多的掌握。因此當同仁們透過經營粉絲團,已經擁有不錯的數位能力,則要更上一層樓,網誌經營大賽是一個相當好的選擇。

階段三:網路商店經營大賽

有了粉絲團與網誌的經驗,同仁們應該開始對數位媒體、導流、轉換等網路的基本邏輯有好的掌握。接著,我們可以進到商務的領域,學習透過網路提供消費者優質購物體驗。在這裡,實際去經營一家網路商店是最直接的方法。幸運的是,在今日,就像粉絲團一樣,企業的員工也可以非常低成本的在商店街等平台開始經營電子商務,更有甚者,如果想要進一步了解行動時代如何經營跨裝置網路商店,還有像是 91APP 這樣的多通路開店平台可以運用。當然,經營網路商店還牽扯到進貨、出貨,所以恐怕得把同仁分組,才能夠在 20% 時間內,確實去學習掌握這門知識,又不過分影響既有業務。

實務上,在組織內逐步走完這三個階段,我估計約需 18-24 個月 。但我幾乎可以跟你保證,屆時,你公司內部擁有的數位 DNA,將有大幅度的躍進,換言之,你擁有了一顆在這黏網時代,企業要持續演化,最棒的核心引擎。

___

呼叫優秀人才,有興趣參與建立台灣成為世界一流創業生態系?AppWorks 正在招募 Chief Editor、Legal Master (法務輔導長)、Design Master (設計輔導長),以及 Real Estate Master (辦公空間輔導長) 等專才,歡迎加入!

 

(本文編輯後刊登於《30》Photo via mtowber,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