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給年輕人」文章

天份是什麼,能吃嗎?

April 20th, 2012

昨天我去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系演講,講到「Apps」在未來的媒體產業將扮演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年輕人們應該要用力的玩它,甚至要學著開發消費者喜歡的 Apps。演講結束馬上就有同學來問我:

開發 Apps,那不是要很有天份嗎?

這個問題實在讓我哭笑不得。因為這個世界,根本是一個「努力」的世界,但我們的年輕學子們,卻還在被灌輸「天份」的重要。

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當年大學聯考,總分 20 分的作文我只拿了 10 分。無論是高中還是在台大,我的國文成績也從來都是「名列後盾」。但十多年後,現在這個國文「沒天份」的小子卻出了。當然出書不代表「國文」或是「作文」就很好,但你至少要達到一個水準。而這中間的轉變,說穿了,也就只是我每天 5 點起床,一天寫一篇網誌,三年累積下來的結果。

或者拿 NBA 球員當例子好了,你大概以為 Michael Jordan、Kobe Bryant、LeBron James 都是「天份型」球員,但是你沒注意到的是,他們比誰都還要「努力」。Jordan 是第一個把重量訓練帶進 NBA 的球員,每場比賽結束之後,他還要跟訓練員在練習室做完一整套的重訓,才會回家休息。Bryant 進 NBA 以前根本沒有外線的能力,但是他靠著每天練習幾百球,最後變成了大家口中的神射手。James 更是誇張,他高中就知道自己很快會進 NBA,因此提早開始訓練自己的體格,所以雖然他沒有經歷大學籃球,但 NBA 的籃下沒有一個人撞得贏他。更別提 Jeremy Lin 了,NBA 天份比他好的球員更是多如牛毛。

有一次 GoodLife 的創辦人 Ryan Wu 分享了一個投影片,在講「Ideas vs. Execution」,其實我覺得同樣的邏輯也可以被用在「天份」與「努力」的關係。

你的天份可能是 1 分到 10 分,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天份高的人看起來比天份低的人厲害很多。但是那還不夠,要讓天份產生價值,你必須要加上努力。而努力可能從 0 分到 90 分。也就是說,天份超好的人如果不努力,那他永遠都是 10 分。但天份不好卻很努力的人,最後卻有機會創造出 91 分的價值。所以在這個世界上,努力永遠比天份來得重要。

這就是 Malcolm Gladwell (Blink/Tipping Point 作者) 的 10,000 小時定律 — 無論是這世界上的什麼事情,如果你願意花 1 萬個小時在上面,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專家。所以別再想什麼天份不天份了,如果你想要達到某個地方,那就從現在開始,比別人努力 10,000 倍吧!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即將截止

(Photo via keithallison, CC License)

年輕人,你必須要被「解放」

April 13th, 2012

《WIRED》創辦人,其實才是「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這句話真正來源的 Kevin Kelly,前幾天來到台灣。我有這個榮幸去聽了他的演講,講的內容簡單扼要,但很多概念打中了未來生活的核心。

首先,年輕人必須要學會「獨立思考」。

以往,資訊的供給有限,所以久而久之,大家開始習慣仰賴擁有「特殊資訊權」的人,來幫助我們做判斷。像是政府官員、企業領袖、新聞媒體、老師等等,他們知道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所以關於未來,他們往往比較能夠做出正確的預測。

但時至今日,世界已經很不一樣,數位化、網路帶來了訊息的爆炸,只要你願意,每個人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訊。只要你願意,你可以比政府官員、企業領袖、新聞媒體知道的還多、還快。事實上,這些人裡面很多屬於「大眾媒體世代」,如果你仔細注意,在很多時候,他們其實已經成為資訊落後、匱乏的一群。

所以你不能再仰賴他們去幫你做主,相反的,你必須要養成自己能夠收集資訊,做出判斷、假設,然後再測試、辯論、求證,逐步修正你的理論的能力。換句話說,你必須要學會用科學的方法,逐步去建立一個思想架構的能力。

不,這個能力不是一天就可以養成的。畢竟從小,我們受到的訓練是服從權威 (父母、老師),千萬不可以質疑他們的判斷。所以你必須要被「解放」,而被解放的方法,就像 Kevin Kelly 說的一樣,你必須要從大量閱讀、大量寫作開始。

開一個網誌吧!否則用你的 Facebook 塗鴉牆也好,給自己一個任務,每天都跟你的讀者、朋友分享你閱讀的收穫。相信我,只要你天天做這個功課,不到一年,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轉變,因為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況且擁有一個網誌還有很多其他的好處,如果我是企業主,在這個社群媒體世代,我寧願雇用一個在網路上活躍的意見領袖,而不是一個連自己朋友都沒辦法影響的年輕人。如果你要創業,還有什麼更好幫你宣傳理念、找夥伴、推廣產品的管道?

也就像 KK 說的一樣,有網路的 20 年以來,這個世界急速的轉變。但從現在開始的 20 年,那個變化的速度可能還要快上 10 倍、100 倍。年輕人,站起來,你不能再被過去綁死了。

你需要改變,現在!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即將截止

(Photo via laughingsquid, CC License)

趁你還年輕,來學點程式吧!

March 8th, 2012

2011 年,蘋果賣了 1 億支 iPhone,Android 陣營也賣了超過 1 億支智慧手機。今年,這個數字可能還要倍增,另外還得加上 1 億台平板電腦。這場「行動革命」來得很兇 — 不,人類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新平台這麼快的穿透全球市場 — 因此不僅企業沒準備好,連整個人才市場,都沒有準備好。所以在北美,矽谷的公司完全找不到工程師,Facebook 甚至要跨海去中國挖人,但在全美其他的州,失業率卻高達 8.9%。

歸咎原因,是我們的教育系統太老舊。現代的大學體系,是 100 年前因應「工業革命」所設計,為得是幫助大規模擴產的製造業,培養會計、產銷、營運、行政等等白領人才。而生產線上需要的大量藍領勞力,則由技職體系負責供應。問題是當軟體產業興起,這樣的人才供給比率,當場就出了問題。現代軟體產業需要大量的資工、資管、資科「腦力」,去取代以往生產線上的「勞力」,但我們的大學體系,卻完全無法供應。

這造成了北美嚴重的人才市場不平衡,而我估計三年內,同樣的情況會來到亞洲,會寫程式的人屆時將會嚴重短缺,而其他科系的人才卻供給過剩。所以,各位小朋友,如果你能夠,我建議你們開始學寫程式。而雖然這樣說,我也不是叫每個人都去讀資工系。事實上,學程式語言就像學英語,所以純粹學會它就像純粹去補習班學英文一樣,如果你沒有真的實用,其實沒有多大的好處。

軟體產業是「知識產業」、是「創意產業」,需要的已經不再是「專才」,而是可以把不同領域的知識,揉合在一起,創造出新的知識的人才。既然程式語言就是「新英語」,是你和電腦溝通的工具,那除了懂它,你還必須要知道你想叫電腦「幹嘛」,所以有別的領域的知識、經驗,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從哪裡開始?網路上有太多的教學,像是今天讀到 Jimmy Li 的這篇文章就整理得很好。沒錯,它是英文的。另外一點,千萬不要懶得讀英文,全世界最領先的知識,目前都是先以英文的形式存在的。英文讀得快,比起其他人你會有莫大的競爭優勢 — 我有說了嗎?我們正在經歷的,是「知識經濟革命」。

2012 年新希望,學點程式吧,各位。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已經開始申請

(Photo via berkeleylab,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