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創業須知」文章

你的「九個東西」是什麼?

May 29th, 2012

在這裡,我們並不花太多時間往後看。我們不斷的往前推進、開啟新的可能和做新的事情,只因為我們充滿好奇,而好奇正是那個一直帶領著我們走向新道路的東西。 –Walt Disney (source)

我很難描述「文化」的重要,因為有很多管理者更相信「SOP」(標準作業程序 Standard Operations Procedure)。在他們眼中,只要一份 SOP 寫得好,任何員工來執行都是一樣的 — 隱含的意思就是可以請最便宜的就好。這個假設是正確的,直到你所處的環境開始改變,那 SOP 也必須跟著更新,接著員工要重新被訓練。好死不死我們身在的世界,改變的速度是越來越快,我嚴重懷疑等你重新訓練好,SOP 已經又要再被改寫。

這似乎不是長久之道。

最好的例子就是台塑。已故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是著名的 SOP 管理大王。所以在他過世之後,理論上這家公司可以靠著極度標準化的作業程序,永續經營下去。但可惜這個永續只永續了兩年,王先生遠去才 1,000 個日子,台塑集團就開始狀況百出,營收、盈餘、股價,通通大幅下滑。

所以顯然只有 SOP 是行不通的,因此我們必須要往上游走去,去探討那個能夠讓 SOP 被自動動態更新的東西,而我認為那叫做「文化」,也就是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有了好的文化,當狀況來臨時,團隊成員將能夠自己作主,根據公司認同的價值,去做出最適切的決策,而不是望著過期的 SOP 發呆。

當然提到「核心價值」,難免會讓人聯想到什麼「增進全體人類之生活」之類的新生活口號。不過其實它不需要這麼飄渺,否則一點也不符合現代化網路公司的性格。專門做線上語音的熱門新創公司  Twilio,最近就在網站上公布了他們的九個核心價值。我覺得這些點寫得非常好,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1. 活在「挑戰」的心態中 — 解決難的問題,如果我們的「野心」感覺一點都不恐怖,那代表我們驅策自己不夠用力。
  2. 成就他人 — 創造英雄,引出他人身上偉大的力量,無論是在公司內部或是外部。
  3. 從「為什麼」開始 — 先了解客戶為什麼會在意某些事情,用實際的數據去挑戰各種假設。
  4. 創造體驗 — 從每一次與使用者的互動中,贏得信任與尊重。
  5. 不打迷糊仗 — 體貼對方,在每次互動,一定要真誠、直接並且透明。
  6. 謙虛 — 每個人永遠都在學習,先試著了解對方,接著再嘗試讓對方了解。
  7. 思考規模 — 預估我們正在朝向的地方,預先投資必要的系統,確保一致的客戶體驗。
  8. 自己畫貓頭鷹 — 我們處在的地方沒有說明書,因此我們必須自己畫出來。弄清狀況、推出產品去,接著快速的更新。
  9. 務求簡約 — 利潤是讓我們可以達到目標的引擎,如果我們可以用更少的東西達到更多,那我們就可以達到更更多。

我想 Twilio 的這些點不但貼切、重要,而且他們用的語言讓團隊很容易了解,並且真的付諸實行。或許在下次的每周會議,你們也可以想想你們的九個東西。當然,不一定要是九個,也不一定要一次就完美。但公司的文化、核心價值,絕對是值得你長期投資時間、精神的東西。

「更便宜」之前,你必須要先「更有效率」

May 28th, 2012

這個東西居然要賣 1 萬塊,我來做一個一樣的,然後只賣 8 千,一定可以贏過他。

這幾乎是我們最常聽到的一種創業點子 — 找一個市場上價格 (毛利) 不錯的產品,做一個山寨版,然後用更便宜的價格賣。反正我只要願意少賺一點,薄利多銷,一定可以賣贏原來的廠商。

這樣的「削價競爭」策略聽起來很合理,直到你去想想這個賽局的下一回合。假設你真的做出來了,初期也賣得不錯,請問「衛冕者」可以如何反擊?首先,他可以跟你進行價格割喉戰,比比看誰的財力雄厚。再來,他可以採法律途徑整你,你猜誰請得起張牙舞爪的律師?他還可以向通路施壓,不准他們進你的貨品。最後,他甚至可以在供應鏈上搞你,把你的代工廠挖走,或是讓你拿不到關鍵的零組件。

所以對於一個沒有規模經濟的創業者而言,單純的「更便宜」事實上不是一個選項。如果你想要在市場上真的打敗衛冕者,最終你還是必須要比他「更好」。注意這裡所謂的「更好」,不一定是在產品上的「功能更多」或是「更棒」。事實上,新創打敗衛冕的方法,往往反而是「更少」加上「更有效率」。

DuckDuckGo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比起 Google Search,它少了 80% 的功能,但好死不死那些也剛好是大多數人用不到的東西。所以一旦人們開始發現 DDG 的「好」,這個產品也就這樣在市場上起飛了 — 下圖是 DDG 的使用量成長情況。更重要的是,當 Google 有 3 萬名員工,其中可能有上千人負責搜尋的營運,DDG 卻只有兩個人。所以這個創新者不只在產品的「市場效率」上勝過衛冕者,連公司的營運效率也高過許多,這才是會讓 Google 嚴重頭痛的地方。

今年即將突破 40 億台幣營業額的 Lativ 又是另一個好例子。Lativ 的創業靈感來自 Uniqlo,但它並不只是產品跟 Uniqlo 一樣好,價錢又比 Uniqlo 便宜一半而已。跟 Uniqlo 的實體生意比起來,Lativ 的電子商務少了房租、銷售員等固定費用,更重要的是能在產品週期與行銷策略上更快速的反映市場情況,這種效率才是 Lativ 真正讓 Uniqlo 傷腦筋的地方。

所以說穿了,更便宜其實是一個很容易的策略,把商品標簽拿起來,用支筆寫上更低的價錢,誰都會。但是真正能夠長期支持更便宜的,其實是背後的「更有效率」。新創者當然是資源匱乏的那一邊,所以無論如何,你終究必須學會用效率打敗對手。因此,先別管削價,想好怎麼真正的做出效率,那才是創業的王道。

(Inspired by Seth Godin; Photo: anaxila, CC License)

解構商業模式 #1 — 搞清楚「客戶」是誰

May 25th, 2012

前幾天寫了「商業模式 ≠ 收費模式」後,不少人留言、來信說對後續的文章有興趣,既然這個 MVP 有達到一定的 Market Fit,那當然要再繼續蓋下去。所以今天,就讓我們開始來解構「商業模式」這個東西,然後討論該如何找到它。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環,那就是「客戶是誰」這個問題。

客戶是誰?

不知道客戶是誰,幾乎是初創業者最常犯的錯誤,因為大多數人往往是從自己想蓋的產品、功能出發,而不是從客戶想要什麼出發。但創業在經營的是市場,不是技術,在賣的是價值,不是專利,所以你必須要清楚的知道客戶是誰,為什麼要買單你提供的服務。

描述你的客戶

你對客戶的輪廓,必須要有一個大約的描述。一開始不用精準,因為進入市場後,還可以再調整,但你一定必須要從這個步驟開始。描述的方式包括他們的年齡、性別、婚姻狀態、居住地區、收入水準、興趣、嗜好、習慣、其他常用的服務等等 (注意:以上選項不是每個都要用到,也不是只有以上選項)。以 appWorks 為例,我們的客戶就是「想在 Internet 或是 Mobile Internet 創業,但是需要幫助的人」。以 Mamibuy 為例,他們的客戶就是「不知道該買那些嬰幼兒用品的新手爸媽」。以 5945 為例,則是「家裡有裝潢修繕問題,但是不知道去哪裡找師傅的消費者」。

詳細列出客戶的問題

接著,你必須要一項項的列出客戶「可能有的問題」,再以 appWorks 為例:「兩、三個人在外面創業,很孤單」、「沒有有效收集資訊的管道」、「碰到問題沒有人可以問」、「想約合作夥伴沒人理」、「想找創投不知道如何溝通」、「想在媒體上宣傳不知道如何切入」、「對財務規劃不熟悉」、「欠缺營運、管理的知識」… 等等等。這些問題可能有幾十、幾百項,你必須要把有可能成立的,通通詳列出來。

確認並釐清重要問題

接著,你開始去跟符合「客戶描述」的人聊天,確認每一個「客戶問題」的存在。在這過程中,你會刪掉很多其實不存在的問題,也會增加很多他們真正有的問題。你最少要跟 3-5 個人聊,最好能夠跟 20-30 個人聊。完成之後,你就會有一個非常初步的、縮小版的問題清單。接著,你可以做更大規模的「問卷調查」,再去確認這個縮小後的問題清單中,哪些問題普遍存在,有哪些問題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記住,問卷調查中一定要有「客戶描述」的相關問題,也就是確認答卷者是你的目標族群。另外,也要針對每個問題的「願付成本」做調查 (這個東西有點吊詭,必須要繞著問),來作為市場規模的 Bottom-Up 佐證。

調查市場

當你經歷了上面這個步驟後,理想上應該會產生一個「重點問題」的清單 (如果沒有的話,那就得退回到訪談的步驟,或是要重新選擇另一個客群)。接著,你需要開始做一些 Top-Down 的市場規模調研。去看看類似、即將被你取代的產品在市場上的表現,有哪些可能競品、市場夠不夠大、上下游關係會不會難以切入等等。當然對大多數的產業區塊而言,這些資訊的正確度往往很差,因此導致大傢伙們聞一聞就放棄了,否則也輪不到我們來創業。所以也別被這個步驟的結果嚇到,只要產業產業明顯的不可進入,否則調查來的資料基本上應該只是一個參考點。

完成了以上這些步驟,你就對客戶的長相,他們有哪些問題和相應的市場規模有了初步的概念。記住,這些資料不是從此就定住不動,Business Model Canvas 的精神就在於當你隨時發現新的資訊,就必須要把它更新到你的商業模式中。所以這只是一個 v0.1 版,接下來的創業過程中,你永遠都會在更新你的 Business Model。

【活動訊息】明天 (5/26) 1:00-5:00PM 在台大闈場 (普通大樓地下室),appWorks 將與台大創創學程聯合舉辦「2012 夏季 新創公司 正職/實習媒合會」,當天將會有超過 30 家一流的網路公司在現場,釋出近 100 個工作機會,有興趣加入新創團隊的高手,歡迎來給自己一個機會。

(Photo via brizzlebornandbred,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