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創業須知」文章

天份是什麼,能吃嗎?

April 20th, 2012

昨天我去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系演講,講到「Apps」在未來的媒體產業將扮演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年輕人們應該要用力的玩它,甚至要學著開發消費者喜歡的 Apps。演講結束馬上就有同學來問我:

開發 Apps,那不是要很有天份嗎?

這個問題實在讓我哭笑不得。因為這個世界,根本是一個「努力」的世界,但我們的年輕學子們,卻還在被灌輸「天份」的重要。

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當年大學聯考,總分 20 分的作文我只拿了 10 分。無論是高中還是在台大,我的國文成績也從來都是「名列後盾」。但十多年後,現在這個國文「沒天份」的小子卻出了。當然出書不代表「國文」或是「作文」就很好,但你至少要達到一個水準。而這中間的轉變,說穿了,也就只是我每天 5 點起床,一天寫一篇網誌,三年累積下來的結果。

或者拿 NBA 球員當例子好了,你大概以為 Michael Jordan、Kobe Bryant、LeBron James 都是「天份型」球員,但是你沒注意到的是,他們比誰都還要「努力」。Jordan 是第一個把重量訓練帶進 NBA 的球員,每場比賽結束之後,他還要跟訓練員在練習室做完一整套的重訓,才會回家休息。Bryant 進 NBA 以前根本沒有外線的能力,但是他靠著每天練習幾百球,最後變成了大家口中的神射手。James 更是誇張,他高中就知道自己很快會進 NBA,因此提早開始訓練自己的體格,所以雖然他沒有經歷大學籃球,但 NBA 的籃下沒有一個人撞得贏他。更別提 Jeremy Lin 了,NBA 天份比他好的球員更是多如牛毛。

有一次 GoodLife 的創辦人 Ryan Wu 分享了一個投影片,在講「Ideas vs. Execution」,其實我覺得同樣的邏輯也可以被用在「天份」與「努力」的關係。

你的天份可能是 1 分到 10 分,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天份高的人看起來比天份低的人厲害很多。但是那還不夠,要讓天份產生價值,你必須要加上努力。而努力可能從 0 分到 90 分。也就是說,天份超好的人如果不努力,那他永遠都是 10 分。但天份不好卻很努力的人,最後卻有機會創造出 91 分的價值。所以在這個世界上,努力永遠比天份來得重要。

這就是 Malcolm Gladwell (Blink/Tipping Point 作者) 的 10,000 小時定律 — 無論是這世界上的什麼事情,如果你願意花 1 萬個小時在上面,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專家。所以別再想什麼天份不天份了,如果你想要達到某個地方,那就從現在開始,比別人努力 10,000 倍吧!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即將截止

(Photo via keithallison, CC License)

創業者不能不會的 –「Leverage」

April 17th, 2012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個故事:

一位優秀的商人傑克,有一天告訴他兒子。

傑克:我已經決定好了一個女孩子,我要你娶她。
兒子:我自己要娶的新娘我自己會決定。
傑克:但我說的這個女孩可是比爾蓋茲的女兒喔!
兒子:哇!那這樣的話………

在一個聚會中,傑克走向比爾蓋茲。
傑克:我來幫你女兒介紹個好丈夫。
比爾:我女兒還沒想嫁人呢。
傑克:但我說的這個年輕人可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喔!
比爾:哇!那這樣的話……….

接著,傑克去見世界銀行總裁。
傑克:我想介紹一位年輕人來當貴公司的副總裁。
總裁:我們已經有很多位副總裁,夠多了。
傑克:但我說的這個年輕人可是比爾蓋茲的女婿喔!
總裁:哇!那這樣的話……….

當然這只是一則博君一笑的寓言,但故事結尾,作者巧妙的下了一個結論「生意,就是這樣談成的」(翻譯選自)。也當然這世上的生意不是都這樣談成的 (哪有天天過年這麼好的事),不過這個故事的背後,是一個創業者都必須要懂的觀念,那就是「Leverage」。

給我一根棍子、一個支點,我將舉起地球。–阿基米德

根據定義,創業者通常是資源較匱乏的一群。但你卻又想要挑戰最大、成長最快的市場,所以你就必須給自己一個支點,才有機會真的舉起些什麼。而這個支點,就是所謂的「Leverage」。

剛結束的「appWorks Demo Day #4」最好的例子。如果你是單獨一個團隊創業,很多時候不要說簡報,連要跟創投說上兩句話都有困難。但是當你跟其他 20 幾個團隊一起辦一個 Demo 活動,當場吸引來了上百位創投,還外加上千位的產業先進。這就是 Leverage,20 幾個團隊互相以對方為支點,最後撐起整個產業。

這也就是為什麼通常第一、第二個客戶,你不會跟他收錢,因為你在找的不是營收,你在找的是 Leverage。當 HP 已經在你的網站上下廣告,那你就有機會把 Epson、Dell、Acer、Asus 各個擊破談下來。這也是為什麼你要對你的第一個投資人好一點,因為有了他這個 Leverage,你才有機會談下接下來的投資人。

而找 Leverage 也不只用在尋求「外部資源」時,在內部營運上,你也必須要有事半功倍的方法。如果你每接一個專案,就要多找一些工程師,接不到案子,就必須讓人走路,這樣的商業模式當然完全沒有 Leverage。相反的,如果你的營收成長遠比成本成長快,使用者成長也遠比團隊成長快,那你的公司就有極大的 Leverage,因為很有可能,你將可以用相對少的資源撐起整個市場。

所以你不能不找到你的 Leverage,創業者最重要的朋友。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即將截止

(Photo via drspam, CC License)

記住,你需要很多、很多幫助

April 12th, 2012

昨天晚上參加了 StartupDigest TaipeiJames Hill 舉辦的「The Investment Layer Cake」座談,與我的三位早期投資人同業/夥伴/朋友 — Sand Hill Angels 的 Tom Chiu、TMI 的 Mark Hsu 與 StartupWeekend 的 Volker Heistermann — 同台,聊了一個愉快的晚上。

既然大家都是早期投資人,難免有幾個問題圍繞在我們怎麼「比較」。當然不同的投資機構有不同的投資哲學,我也無法代替他們發言,要說 appWorks,我們的投資哲學就是幫助團隊長期、持續的成長,無論當你需要錢、輔導、育成、人脈、商業模式、通路、人才,或是任何其他工具 (記住:持續成長比成功重要)。不過更深層的,我能感覺到有很多人誤會了。講到投資,雖然有一群人都在投資類似的標的,但其實他們也不是「競爭對手」。

多夫多妻制

說穿了,雖然我常常拿「結婚」來比喻投資,但事實上它們還有一個非常根本的差距,那就是投資是「多夫多妻制」。一個團隊要成功,當然不只需要一個投資人的幫忙。而一個投資人在投資,當然也不可能只押寶一個團隊。所以其實絕大多數時候,投資人之間並不互相競爭,相反的,他們互相幫忙。

千萬別只為了「錢」

反過來說,如果你是團隊,當你要把自己「嫁」出去時,那就跟結婚一樣,千萬別只為了一個投資人的「錢」。一旦你收了這個人的錢,他就成為你的股東,跟你共同擁有你的公司。在你為他創造出任何退場機會 (IPO、收購…) 之前,根據法律,你必須對他負起應有的責任,而他也會對你有不少的權利。所以,既然這樣,你當然不能只為了「錢」,而必須是為了這個「人」。

能幫助你的「人」

哪一種「人」?當然是能幫助你的人。否則最少最少,也必須要是不會拖累你的人。一個好的投資人可以幫你的事情很多很多,從拓展業務、找合作夥伴、找人才、宣傳到財務、法務、調整營運架構,一直到心情不好的時候陪你去喝酒、談心,簡直就跟半個共同創辦人沒什麼兩樣。而這裡面最最好的是,他不但不領薪水,還拿錢給你花,世界去哪找這麼好的事情。所以你必須要找好的投資人,而且好消息是,你可以不只嫁給一個,要是你心情好,要嫁給五個、十個都是你的自由。

也就是說,當你在看投資人的時候,千萬別認為這是一個「單選題」,相反的,你絕對要把它當作一個「複選題」。只要價值觀對、能夠溝通、也能夠幫到你的人,你都應該把他納進來。相信我,創業非常非常難,而你需要非常非常多的幫助,絕對不是「錢」一個字而已。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即將截止

(Many thanks to David Kuo for the photo.)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