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總體市場」文章

Richi 小費箱的真正涵義

March 22nd, 2010

之前公布我們投資 Richi 的時候,就有提到我把 Richi 定位成“數位內容營收平台”,也就是說他會提供“內容創作者” (例如:部落客),一個多元卻又易用的營收管道,讓他們能夠專心的把文章寫好,然後把獲利的事情交給 Richi 處理。

這裡的一個重點是多元,因為數位內容千變萬化 (網誌、音樂、影片、地圖…),所以需要的營收方式也會有很多種。因此 Richi 在未來內容預購系統後,緊接著在上周推出了 Richi 小費箱服務

還沒聽說這件事情的朋友,歡迎你們連過去看看 Richi 的介紹和 FAQ。已經了解小費箱的來龍去脈的,下面是我的一些感想:

新概念?

小費箱其實不是什麼新概念,他早在“娛樂圈”行之有年。從早年的戲曲表演,到今日的街頭藝人,都有接受“看官打賞”的慣例。而 Richi 做的,只不過就是把這樣一件事情數位化,簡單化,讓這個已經存在我們生活周遭許久的活動,可以很容易的發生在網路上 — 就跟把一塊錢銅板從口袋裡面掏出來,然後丟到小木盒裡一樣的簡單。

部落文青的風骨?

不過我相信“小費”這樣的說法,要讓部落客們普遍接受,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推動和修正,而且會是觀念上的問題。原因是我們多少有一點文藝青年的風骨,不想被看成戲子一樣在賣藝。

尋求肯定的過程

所以我想點出的是,小費箱雖然名為小費,但更重要的是他背後的涵義。說穿了,一個讀者一塊錢,說實在大概不可能一夜致富。所以,這件事情真正的重點,應該是讓讀者有機會表達對你的支持,對你的鼓勵。這和 Facebook 上按“讚” (like),或是 funP 上按“推”,基本上是一樣的道理。

但是小費箱更有意思的地方是,這個鼓勵是有進入門檻的。大家都可以在 FB 上按讚,或許只有一點喜歡,或許是共襄盛舉。但是當他在 Richi 小費箱按讚的時候,那個意義是很不同的,代表著他真的很喜歡你的作品,喜歡到願意捐獻一塊錢來支持你繼續創作。那種欣賞的程度,和成為你的粉絲的誠意,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其實就是付費會員

也就是說,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來看,Richi 小費箱其實就是一個最簡化的付費會員平台。他讓內容網站的經營者,有機會把最支持他的那群忠實粉絲,和一般的過路客,區隔開來。然後你就可以去針對這群“會員”,提供更好的服務和他們更有興趣的內容。

需要你的參與

所以,或許在文案或是使用方式上面,Richi 小費箱這樣的一個服務,還會不斷的隨著你們的反饋,有些微的調整。但是以本質來說,我認為 Richi 正在幫助數位內容經營者,跨出很重要的一步。

因此,無論你是讀者還是作家,如果你有興趣和我們一起把這樣的一個平台做得更好,讓數位內容變得更精彩,更蓬勃,我們歡迎你們一起來參與測試

(Tai 叫我一定要説:現在加入送 5 元,還可以把 Hinet 的歡樂點轉過來用哦!)

PS. Jamie’s Starup Mixer 本周四 (3/25) 6:30pm @ Champagne

蘋果與自由

March 16th, 2010

我一直很努力的想要愛上 Apple 的產品,從第一代 iPod Mini 開始,到現在的 Touch,我前前後後用過 5 台 iPod,家裡也有一支 Mrs. Jamie 用的 iPhone 3G。理論上越升級,隨著軟硬體的進步,我應該要越喜歡這些產品。但相反的,我卻越覺得 Apple 的設計理念和我漸行漸遠。

其實說穿了,這些不滿意,常常都只是一些小東西,例如:突然發現 iPod 從 Touch 開始沒辦法當隨身碟使用,或是 iPhone 沒辦法讓 MSN Messenger 常駐在背景。而且我通常對科技產品的容忍度是很高的 — 連問題一堆的 Android G1 我可以忍受他一年多,但是,我就是沒辦法忍受蘋果對產品功能設下的諸多限制,也說不上來原因。

直到今天我讀到提姆‧布雷 (Tim Bray,XML 發明人之一) 網誌上,關於他為何加入 Android 團隊的文章,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是沒辦法忍受不自由!

布雷兄說:

The iPhone vision of the mobile Internet’s future omits controversy, sex, and freedom, but includes strict limits on who can know what and who can say what. It’s a sterile Disney-fied walled garden surrounded by sharp-toothed lawyers. The people who create the apps serve at the landlord’s pleasure and fear his anger.

I hate it.

I hate it even though the iPhone hardware and software are great, because freedom’s not just another word for anything, nor is it an optional ingredient…

The big thing about the Web isn’t the technology, it’s that it’s the first-ever platform without a vendor (credit for first pointing this out goes to Dave Winer). From that follows almost everything that matters, and it matters a lot now, to a huge number of people. It’s the only kind of platform I want to help build.

Apple apparently thinks you can have the benefits of the Interne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controlling what programs can be run and what parts of the stack can be accessed and what developers can say to each other.

I think they’re wrong and see this job as a chance to help prove it.

翻成中文,大概是這個意思:

iPhone 版的“未來行動通訊”,排除了爭論、情色和自由,但加入了諸多對於知的權力和言論自由的限制。他是一個像迪士尼樂園一樣的世界 — 先消毒殺菌然後與世隔絕,最後再派一群尖牙厲嘴的律師當保鑣。開發應用的人變成像佃農一樣,要隨著地主的心情起舞,深怕惹他生氣。

我厭惡這樣的狀況。

雖然蘋果的硬體和軟體都非常出色,但是我就是厭惡。因為自由不是一個口號,更不是一個選擇性的功能。

網路最重要的革命,是他去除了中間人 (大衛‧魏能是第一個指出這件事情的人)。而在這樣重要的基礎架構上,我們衍生出了許多非常重要的應用,而這些成果,早已變成你我生命中的一部份。像這樣的平台,是我想要幫忙建立的。

蘋果大概認為他們可以享受網路的好,但卻控制你可以使用什麼程式,也不讓應用之間互通有無。

我覺得他們錯了,而我去 Android 就是要幫忙證明這一點。

布雷說得太好了,我就是沒辦法忍受這樣被綑綁、扭曲、隨著統治者高興的世界,所以,我沒辦法愛上蘋果

跟孔子學個人品牌

March 15th, 2010

前幾天寫的經營你的個人品牌一文,在 FB 頁上掀起了熱烈的討論。有一些讚同的聲音,也有不少反對的立場。反省了一下,或許是我寫得太急,又解釋的不夠完整,才會這麼多爭議。所以今天讓我們再試一次,看我能不能把這個觀念講得更清楚,讓大家更了解什麼是個人品牌,還有身為一個網路創業人,該怎麼去經營。而且,其實這件事情孔子就有教了…

跟孔子有什麼關係

把至聖先師給抬出來,最主要是想讓你了解,個人品牌,可不是什麼 2010 年才剛發明出來的新玩意兒。這個東西,從有人類以來就存在了。而「孔子」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他是中國史上最成功的 personal brand。多少歷代皇帝,都要跟夫子借這塊金字招牌,來招攬民心,撫平大眾。而除了孔子身處的百家爭鳴春秋戰國之外,群雄爭霸的三國時代,也是個人品牌的好例子。無論是神機妙算的諸葛孔明,亂世的梟雄曹操,還是才高八斗的曹植,甚至是扶不起的阿斗,都是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的個人特色。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個人品牌是一個新概念,相反的,他本來就在我們的生活周遭,而且有他實質的功效。

你早就在做了

而經營個人品牌,其實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你和我早就已經在做了,只是你沒注意到而已。每個人每天日常生活的各種舉止中,其實都在默默的塑造自己的形象。爸媽跟你說要做一個有信用的人,為什麼?個人品牌。和長輩、朋友相處的時候注意禮節?個人品牌。出門要穿著整齊、上班不要遲到、吃飯不要說話、和長官打好關係、照顧下屬、和朋友研究單眼相機、討論政治時事… 等等等等。不要懷疑,這一切,背後都隱含著影響你在別人心中的形象,這個用意。而品牌,不就是人們心中印象的一種投射?

權威、信任、好感

再看看我們希望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印象,不外乎是我們對某些事情很有研究 (權威),做事很可靠 (信任),以及讓人喜歡我們為人 (好感)。這些,跟市面上的品牌希望在消費者心中留下的印象,其實並沒有什麼差別。所以,叫你經營個人品牌,只是要你更用心,更有計畫的去提升你的這些形象,不是叫你去譁眾取寵,也沒有叫你以變成社交名媛為目的。

只是要你搬到網路上

況且,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個人品牌的提升,其實已經變得很有效率,也更有投資報酬率。而他的重點,其實跟孔子當年成名的過程,沒什麼兩樣。你只要抓住下面三個重點,每天花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我保證你有很大的收穫。

重點一:孔子有論語,你有網誌

論語是孔子的中心思想,也是許多人對孔子認識的開始。而在網路時代,你的論語就是網誌。網誌的好處跟折凳一樣數也數不清,他可以促進你溝通的技巧、讓你的思緒更精準、幫助你建立聽眾、測試你的 idea、取得回饋等等。每天花半小時發表一篇網誌,無論是跟創業、技術、市場、行銷、財務相關,或是個人興趣、運動、正妹等等,從這個過程中,我保證你會對創業有很多領悟,也會對網路的發展有更好的掌握。

重點二:孔子周遊列國,你上網參與討論

周遊列國,是當初孔子唯一可以宣傳思想的方式,也因此讓他有機會與其他學者交流。雖然他的哲學在當時並沒有馬上被接受,但這樣的趴趴走卻為他打出了知名度,也奠定了日後成為顯學的基礎。而你比孔子更幸福,可以坐在家裡面吹冷氣上網,就可以達到上述的目的。況且上網這件事情,你本來就每天就在做,所以你只是需要更有選擇的投資你的時間,踴躍發言,和大家分享交流,並不需要額外投資你的時間。

重點三:孔子有三千弟子,你有三千好友

「孔子牌」的最後一個高招,是收了很多徒弟。有了這麼多代言人幫忙熱心宣傳,讓孔學透過病毒行銷,由下而上成為社會的中心思想,讓政府也不得不跟隨。而這樣的策略,在社群媒體時代,更是容易執行。只要你有心經營,要在 Facebook 上找到三五百個好友,並不是難事。加上 Twitter、Plurk 等其他服務,要累積三千個聽眾也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除了網誌,每天再花 5-10 分鐘時間,和他們分享一些重要的科技新知、專業評論,順便互動討論,找一群支持你的麻吉,其實就是這麼簡單而已。

結論

所以,個人品牌的經營,不是難事,也不費時,還有很高的報酬率,他也是創業家精神的最好測試和實踐。因此,我鼓勵所有的網路創業人,好好思考自己的個人品牌策略,用心的去執行,加油。

Update (3/16):重點一從“孔子寫論語”改成“孔子有論語”:顯然孔子沒有親自“寫”論語,不過這個比喻的重點是「立言」的重要,不是在描述歷史,就請大家不要拘泥於文字表面的意義了。

Update 2 (3/16): 無獨有偶的,魚夫先生上周末也寫了一篇相當不錯的經營部落格攻略

PS. appWorks 求才板本周新增一個工作機會

(photo via rob_web@flickr under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