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iphone’

品味:iOS 7 的苦衷

June 14th, 2013

iOS7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在日前的 WWDC,Apple 終於掀開了 iPhone 最新版本作業系統 iOS 7 的面紗。這次的大改版可以說是專注在「使用者體驗」,或者說是「使用者介面」的重新設計,從六年前第一代 iPhone 開始的「擬物化」設計 –木質邊框、綠色桌布、皮革記事本,通通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先前聊過的,由 Windows 8 帶頭在這兩年來逐漸成為主流的「平面風」。

iOS 7

iOS 7

這麼巨大的改變,還向 (昔日的) 邪惡帝國微軟靠齊,這下當然惹來不少埋怨。我的幾位矽谷工程師朋友直稱 iOS 7 是「少女心」,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的 Keith Tam 則分析超扁平化把層次與區隔拿走了,反而會減損使用介面的可辨度與實用性。

我倒是想從另一個方向討論這個問題。首先,雖然全球市佔率已經降到 20% 左右,但 iPhone 絕對不是一個「利基型」商品。相反的,以每年上億台的出貨數字,它仍是「單一手機市佔率」的王者,換句話說 iPhone 是一個「主流性」商品,並且 Apple 也希望讓 iPhone 繼續維持主流的地位。

既然要走「主流」,也就是說在風格上,它必須要與「當今流行」接近。這個概念用時尚產業來比喻,比較容易理解。如果五年前的主流是「寬褲」(擬物化),而當今的主流的是「窄褲」(平面風),則一個希望維持在主流時尚設計師,勢必會從善如流的推出「窄褲」,而唯有「利基」、「另類」、「自成一格」的設計師,會繼續堅持「寬褲」,或用「寬褲」的變化去做文章。

隨著 Google、Facebook、Instagram、Pinterest 等品牌的相繼加入,今日「平面」的市場主流地位基本上已經確定。如果蘋果現在不加入,則一、兩年後,Apple 將陷入「落伍」的境地,即使繼續在「擬物」上做文章,也只能吸引「另類」的使用者加入。這對於 iPhone 持續霸佔市場正中間的「甜蜜區」,絕對是有害而無利的。

再來,iOS 7 這次風格的訴求可以說是「中性偏女性」,這也是有原因的。美國在內的多個先進市場,也就是 iPhone 較佔優勢的地區,去年開始 Smartphone 出貨紛紛越過 50%,也就是開始進入飽和期。到此為止的市佔情況,Android 是約 60% 男性,而 iPhone 則是 50-50。也就是說,剩下還沒買智慧手機的用戶,以女性居多。所以既然 iPhone 已經擁有超高的「回購率」,在不嚴重打擊回購的情況下,在「新機用戶」取訴求「稍偏女性」,也有助於 iPhone 的市場機會。

因此我們看到了 iOS 7 的設計成果,它不只是使用者介面的重新設計,同時也是產品市場定位的重新校正。當然被批判是難免的,但我看到的是這大轉向背後的苦衷,以及蘋果為求明天的競爭優勢,大刀殺掉昨天的自己,背後的勇氣。

這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每個設計都有好處與壞處,每個商業決策也是。這些細膩處,才是我們身為創業者,該要細細品味的層次。

___

第七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還有三天

(Images via Apple)

App 世界即將進入大者恆大時代

January 8th, 2013

Google Play: Top Free Apps

這陣子最震撼 App 世界的一件事,莫過於出品熱門即時通訊軟體 Line 的韓國 NHN/Naver 公司,一口氣在去 (2012) 年 11 月 19 日當天同時推出了 Pop、Cartoon Wars、Patapoko Animal 與 Homerun Battle Burst 等 4 款 App 遊戲。這些遊戲與 Line 深度整合,不僅讓使用者可以在遊戲中與 Line 友人們互相比較分數,贈送禮物,還可以透過 Line 邀請好友加入 — 沒錯,如果你還記得的話,與 4 年前開心農場、餐廳城市等「社群遊戲」搭著 Facebook 崛起的路線非常相似

只是這次戰場從桌面來到了行動,從瀏覽器與 Flash 來到了 Android 與 iPhone。但戰績同樣非常驚人,不僅這四款遊戲與 Line 本尊連續雄霸排行榜前五名好幾天,到了 12 月 3 日,Line Pop 更傳出在短短 12 天內就累積了超過 1,000 萬次下載的成績。也就是說,這些遊戲搭著 Line 的 8,000 萬用戶基礎,可以在短時間內就穿透行動市場,得到大量的玩家青睞,就像當年 Zynga 搭著 Facebook 崛起一般。

當場所有的 App 開發商都開始緊張了起來,因為這樣的事件,似乎宣告著 App 產業要從早期人人有機會的大混戰世界,開始升級至列強割據的大者恆大時代。

但如果你仔細觀察 App 產業的運作邏輯,這樣的發展似乎是必然的結果。到目前為止的行動世界,一個 App 即使有不錯的實用度、好玩度與設計品質,要成功獲得大量的用戶下載,推廣的工作還是最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 畢竟這世界上有上百萬個行動 Apps,要從這裡面脫穎而出絕對不是產品好就夠了。

登上排行榜是最有效的吸引用戶方式,但如何登上去就是一門學問,上去了之後如何長期停在榜上又是一門更高的學問。所以自然而然的,已經擁有大量活躍用戶的 Apps,就成了想要推廣新 App 的廠商必須要尋求合作的對象 — 無論是透過廣告也好、功能上的整合也好、內容上的合作也好。

這樣的發展其實與 Web 很類似,像是 Yahoo、Google、Facebook 等「入口型」的網站,由於同時解決了人們的資訊需求,以及其他網站推廣的需要,因此成為了行業裡的巨人。而同樣的一件事情,看來又要在行動的世界,重新被發明一次。

___

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本文編輯後刊登於《APP 情報誌》)

全世界都不是笨蛋

November 1st, 2012

初創業者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覺得別人都太笨了,才會用那麼笨的方法做事情,明明我想出來的這套新東西就好很多,全世界應該立馬換用我的這個產品。

但往往,等到他好不容易把那個新東西做出來,才會發現全世界的人都不想買單。

為什麼?原因其實很容易解釋,因為全世界的人都不是笨蛋。商業是達爾文「物競天擇」的世界,公司是物種,市場是天,公司負責演化,而市場決定誰生存下來。所以現行普及的方案,必定是激烈競爭後,由「天」決定讓它留下來的。真正「笨」的產品與公司,老早就被市場淘汰,哪有可能成為一個繁盛的物種。

也就是說,當你覺得某個東西很笨的時候,它對於「天」,也就是市場來說,其實是聰明的恰到好處,也因此生存了下來。至於所有過度聰明,或是過度愚笨的相似物種,往往不是沒有被嘗試過,而是在競爭的過程中,被市場淘汰掉了。

也就是說,當你覺得「這樣做不是比較好嗎?」的時候,你的解決方案往往有某種不符合市場實際需求的地方,很有可能是營運成本太高導致終端售價遠高於市場的願付價格、很有可能是太難上手、也很有可能是大多數人根本沒有這樣的需求。

唯有一個例外的時候,就是當出現 Paradigm Shift 時。這個東西中文多翻成「典範轉移」,但我覺得翻成「環境劇變」還更容易解釋一點。如果市場是達爾文生態圈,那當物競天擇好不容易達到平衡時,什麼時候會產生新物種?沒錯,就是當環境出現劇變的時候。

突變者的唯一機會,就是當 Paradigm Shift 正在發生,但目前主宰的物種沒發現,或是來不及適應的時候。iPod 搭著音樂數位化的 Paradigm Shift 打敗了 Sony 的隨身聽,iPhone 則搭著多點觸碰與行動上網的 Paradigm Shifts 打敗了 Nokia 與 Blackberry。Facebook 搭著實名制、真實人際和社群遊戲的 Paradigm Shifts 打敗了 Myspace,而 WhatsApp, WeChat 與 Line 則搭著行動上網普及的 Paradigm Shift 取代了 MSN Messenger 的主宰地位

所以,要成功顛覆一個產業,你不但要深入了解這個產業原來運作的模式,還必須要知道有沒有正在發生的環境劇變,將會影響這個產業的運作邏輯,讓你這個突變者有機會乘虛而入,與原本的主宰競爭。相反的,當沒有 Paradigm Shift 發生時,如果你只是在某個功能上比原本的產品稍稍改進,那往往是無法打敗現今的主宰的。

當然,人為的除外,在大自然界,環境劇變發生的情況是很少有的,因此物種演化的速度也相當的緩慢。但在商業的世界,環境變遷的速度不但比自然界快許多,而且還有越來越加速的情況。Facebook Open Graph 平台、社群媒體、病毒行銷、行動上網、後 PC 裝置、3C 產品的上網化 (智慧電視、智慧相機) 等等,都是正在發生的巨大環境變遷,也是破壞創新者可以利用來突破在位者霸權的 Paradigm Shifts。

全世界都不是笨蛋,多一根尾巴的恐龍不是比較好的恐龍。找出正在撞地球的彗星有哪些,然後演化出更能適應劇變後環境的新物種,才是在創業世界生存真正的方法。

___

11/7 (三) 1:00PM 歡迎到「appWorks Demo Day #5」來看看所有參與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團隊們,觀察到了哪些環境的變遷,又演化出了哪些更新、更強悍的物種。

(Photo via jdhancock,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