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smartphone apps’

重點真的不在 Apps

July 20th, 2011

最近接連出席了好幾場辦給「雜誌」和「出版」人聽的「數位出版研討會」,然後就聽到現場各路的「專家學者」開始在那邊講他們做的 iPad Apps 有多神奇,「互動」、「360 度」、「影片」、「EP 同步」(電子版和紙本一起上市) 是一定要出現的關鍵字。

我聽得又氣又好笑,這就好像一部電影裡面,一群外星人來到地球,觀察了三天之後,發表了一個結論:

啊,地球的主宰是交通工具,然後有很多渺小的人類,寄生在這些交通工具裡面。所以身為外星人,為了要融入地球的生活,我們要注意的是車子的造型、馬力、顏色和迴轉半徑。

親愛的出版業朋友,我真的很希望你們的觀察是對的,因為做雜誌跟做 Apps 還有點像,這會讓你們很快可以適應地球的生活。但很可惜,就像地球的主宰是人類,車子只是我們的交通工具一樣。網路業的主宰是商業模式、是社群,Apps,說穿了只是我們的一個通路罷了。

還好後來讓我看到一絲絲曙光,先前勇敢推出比雜誌便宜 6 折的 iPad Apps、台灣 GQ/Vogue 總經理 Sophia Liao 上台就說:

重點不是 App

接著她說:

因為了解到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所以公司鼓勵團隊裡面每個員工都去學如何玩網路、玩 Apps 製作,如何想整體、全載具 (包含活動) 的內容和行銷策略。為了幫助他們學習,GQ/Vogue 甚至願意把他們原本負責的製版、排版等這些實體出版工作 (Day Jobs) 外包給外面的人做。

這,才是真正融入地球生活的過程。

親愛的出版業,網路是一個整體的通路,一個嶄新的服務環境,iPad、iPhone、Android 其實都只是其中的一環。在這個新通路上,好處是你再也不用畏懼 7-11 的威力。但相對的,你也多了成千上萬和你一起在競爭使用者的目光和口袋的網路業者。你有什麼樣的品牌策略、產品策略、內容策略、行銷策略社群媒體策略,如何應用每個次通路的特性,才能讓你成功的勝出,這些,你必須要去了解,必須要想得很清楚。

無論如何,千萬別再搞多媒體光碟了,那件事情我們早就試過了,並不 work,okay?

歡迎在 Google+ 上加入我們的討論

消費者,你到底贏了什麼?

July 15th, 2011

1940 年代初,正值二次世界大戰的高峰,主戰場雖然在歐亞,但參戰的美國仍進入了全國動員的狀態。此時幾乎所有大型工廠的製造,都從自由經濟轉變成計劃生產,由政府來統一主導以便產出軍備和補給,支援前線作戰使用。

由於是計劃經濟,所以勞工的薪資也是常年固定的,這讓辛苦工作的工人相當不是滋味。於是,當大戰的情勢逐漸明朗,工人們便開始組織工會,透過集體的力量去跟政府談判,要求薪資的調整。但戒嚴畢竟是戒嚴,政府的勞委會也沒辦法改變戰時的法令,於是兩邊腦力激當之下,想出了用員工福利來做為另類的貼補,因而生出了後來為世界效法的退休終身撫恤和建保制度。

大戰後來結束了,但是這些工會並沒有因此解散,反而勢力越來越龐大。一次又一次的勞資衝突中,工會往往是最後勝利的那方。他們總是告訴勞工們:「我們贏了!從萬惡貪婪的商人手中,工會為你們鞏固了最多的福利。」

時序快轉到 2000 年代末期,面對日、韓車廠的激烈競爭,偉大的美國三大車廠居然敗下陣來了。通用、福特被迫變賣祖產,而克萊斯勒更是以形同倒閉的價格被賤賣。這造成了美國數十萬名的汽車工人失業,無數家庭的破碎。深究背後的原因,原來,在工會幾十年下來的強勢爭取之下,美國三大車廠的員工福利節節高升。所以,這三家公司每生產一台車,平均就要多花美金 3,000 元在員工福利之上,這樣的成本結構導致他們無法在價格或品質上與日、韓對手競爭,最後當然無法在市場上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從萬惡貪婪的商人手中,我為你們爭取了最多的福利。」這句話說起來很好聽:

但是各位消費者,請你記住,我們處在的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每個人都必須要靠著 (某種形式的) 薪水過活。而薪水怎麼來?企業必須要賺錢,才有辦法付給員工薪水,才有辦法付給政府稅收,財政部才有辦法支應公務人員的所得。所以,政客們的話可以講得很漂亮,但是你千萬要想清楚,這些人到底是在幫你,還是在害你。

歡迎在 Google+ 加入我

(Image via splorp, CC license)

親愛的郝市長,紐約市 BigApps 2.0 開跑了,我們呢?

December 29th, 2010

一年前,當我還住在紐約時,親眼目睹、親身感受了大蘋果拿出了 2 萬美元的小小獎金,辦了一場 NYC BigApps 行動應用大賽,結果居然讓整個紐約市的開發社群為之瘋狂,幾個月下來做出了 85 個好玩又有趣的手機程式,最後讓大蘋果的居民、遊客,都因此享受到了更便利、更好的紐約經驗。

我想這個小投資的報酬率這麼好,於是趕緊寫了一篇文章提議台北市也可以跟著做,我在文章裡說:

這個活動不只是一場創意競賽,他更是「政府開放化 (Open Government)」和「政府開原化 (Open Source Governance)」的真正實踐。這是兩個北美政府最近的熱門議題,自從選出了有史以來第一個會用黑莓機和 Twitter 的科技總統歐巴馬 (Barack Obama) 後,山姆大叔正用很快的速度朝著與科技圈密切整合前進,不但雇用了有史以來的第一位聯邦政府 CTO 安聶‧秋波 (Aneesh Chopra),白宮也架起了 Open Government 計畫的專屬網站

他們認為政府與科技圈的結合有非常多的好處,除了可以大大降低政府的 IT 預算,提升政府服務品質和效率外,還可以刺激科技產業升級,透過結合各種政府數據來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這篇文章刊出後頗受歡迎,還被《動腦雜誌》拿去轉載。可惜將近一年過去了,我們還是沒看到台北市有任何舉動,而人家紐約,已經由彭博市長領頭,在日前熱鬧推出 BigApps 2.0。不過沒關係,我們繼續寫、繼續喊下去,看看除了辦花博,台北市能不能有一天在政府公開、開原化的步伐上,也站出來領導亞洲城市。

回頭看看 NYC BigApps 2.0,既然已經辦了第二屆,當然要比第一屆更大、更好。除了總獎金不動之外,基本上所有的關鍵元素這次都大大升級。首先,參與的政府相關單位從上次的 25 個增加到了 40 個 — 包括環保局、校園建設部甚至是管理候選人募款的 Campaign Finance Board,都來共襄盛舉。更重要的是,拿出來給開發團隊用的資料庫,從上次的 190 個幾乎倍增到 350 個。我稍微看了一下,這些資料庫裡面真的是應有盡有,從餐廳的衛生檢查結果、計程車的客訴案件,到官方版的地圖,甚至是即時交通資訊,紐約市政府通通免費拿出來給大家開發應用程式。

而這就是開原政府的精神,既然這些資料庫本來就是公眾財,在政府沒有足夠的預算把它們一個個拿來做成好的便民服務的情況下,那何不開放出來,讓民間直接參與,不管是用競賽的方式、BOT 的方式,還是民營化的方式,總之比鎖在資訊室,更能發揮出政府升級、城市升級、便民升級的效果。你想想,如果民眾們走到一個餐廳門口,進去之前,就可以用手機查到它的衛生好不好,經營者是誰,有沒有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這樣的台北,不是很棒的一個城市?這樣的台灣,我認為才配稱得上是有世界一流的科技產業。

紐約市 BigApps 已經辦到第二屆了,我期待我們也能趕快跟上世界的步伐,親愛的郝市長,你聽到了嗎?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