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smartphone’

品味:簡單有效解決 USB 充電問題 ─ The Practical Meter

July 19th, 2013

The Practical Meter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現代生活中,除了透過傳統的電源插座幫手機、平板充電,我們也常常用電腦的 USB Ports 來幫這些行動裝置補充熱量。在多數的情況下,你會發現用 USB 充電的速度較傳統插座慢上許多。這背後的原因是電腦並沒有把手機可以承受的最高電壓值,透過 USB 傳送過來 ─ 應該是作業系統與驅動程式為了保護周邊裝置所做的防呆設計。

為了讓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現在手機正在用多快的速度 (多高的電流) 充電,適時發現並且改善這個狀況,讓手機更快加滿油缸,Power Pot 的團隊設計了 The Practical Meter 這個實用的小物,在 Kickstarter 上獲得相當不錯的迴響,我們來看看介紹影片:

雖然 The Practical Meter 可說是簡單不過的設計,但 Power Pot 團隊找出生活中的大問題,並且提出直接而有效的解法,其背後的設計思考能力相當令人激賞。The Practical Meter 首先先解決「知」的問題,利用清楚易懂的燈號讓我們了解生活周遭各種不同 USB  Ports 的供電方式。

接著,Power Pot 團隊並沒有停在那裡,他們更實作了一組特殊設計的三用 USB 電源線,讓我們可以透過它來提高許多 USB Ports 供給給手機的電壓,大幅降低充電的時間 ─ 把電源供應從 2.5 瓦提高到 5 瓦,一支 iPhone 充飽電的時間可以大幅減少 2.5 小時。光光想到這樣的產品最終可以幫人們省下的等待時間,就不得不佩服 Power Pot 的巧思。

iPhone Charge Time vs. Watts

其實,看看四周,一天的生活中還有非常多真實存在的大問題等著被解決。而有時候,解決這些大問題卻只需要一個巧妙的小設計。The Practical Meter 就是一個這樣實用的小設計,我從他們的理念中得到許多啟發,希望你也是。

___

一天中的美好風景,我常分享在 Instagram,歡迎追蹤

品味:變聰明的「行動工具機」Handibot

July 5th, 2013

handibot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六年來 Smartphone 的快速普及,首先掀起了「純軟體」的 App 運動。但改變並沒有停在那裡,緊接著,這件事正在快速演化到下一個層級,所謂「軟硬整合」的層級,要將各種電子、機械設備連網化、智慧化。

以前要讓這些設備連網,非常麻煩,必須要內建 WiFi 晶片與天線,還要設計介面好讓使用者更改、除錯 WiFi 的設定。現在有了 Smartphone 當橋樑,這些設備只要內建藍芽,就可以透過智慧手機連上網路。

同樣的道理,以前要讓這些設備更聰明,可以把更會強力的 CPU 擺進去,那還算簡單。但那之後要如何把好用人機介面也設計進去,又不能佔去太大的空間,才是真正的困難點。有了智慧手機之後,人機介面可以外包給 Smartphone,還能夠開放給軟體開發者去製作好用的 Apps,要讓這些設備變聰明,當場容易許多。

今天要介紹的 Handibot 就是在這樣的新時代下,被設計出來的「移動 CNC 工具機」(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它在 Kickstarter 上的募資影片:

Handibot 充分利用了 Mobile 時代的優點,把連網、設計圖上傳、使用者介面等工作通通外包給 Smartphone,最後只剩下一個「Start Button」,就可以開始工作。但 Handibot 非常聰明,它內建了完整的 3D 掃描與導航功能,可以精準的完成各種 CNC 車床任務。它也非常靈活,採用 Open Hardware 設計,上頭的工具可以被彈性的更換,完成各種需要的任務。

它的軟體層級也是開放的,開發者將可以為它設計各種特殊用途的 Apps,讓消費者可以更輕鬆的創作出自己需要的物件。我們再來看看另一支影片,欣賞一下 Handibot 工作時流利的樣子:

從某個角度看,iPhone & Android 或許只是更像電腦、可以上網的手機,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們正在聯手掀起的革命,卻似乎會完全改寫人類的生活模式。這是令人緊張的時代,也是令人興奮的時代。

___

今天 (7/5/2013) 下午 1:00,歡迎到 appWorks Demo Day #6 來看看我們最新育成的 20 個 Internet Startups,其中包括 3 支專注在「軟硬整合」上的團隊哦!

(via designboom)

你的 App 要如何被發現?

November 25th, 2011

接連兩個晚上主講《30雜誌》舉辦的「行銷3.0 — 上班族行動 App 完全行銷」活動,第一堂講「App 產品企劃」,先把所有壓箱寶的好案例全部拿出來分享。第二堂講「App 產品行銷」,也就是你做好的 App 要如何讓人發現。這其實是我從未講過的題目,剛好也趁這個機會把所有的資料整理了一遍,於是有了這組新的投影片

沒有機會來參加的人,除了欣賞我那些沒什麼字的投影片之外,下面特別幫你們整理了一些重點:

衝排行

在 iOS 上,衝 App Store 名次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不是因為下載量 (名次是下載數量的函數,別搞錯了因果),而是因為「主戰場」在那裡 — 不喜歡動大腦、衝動消費的族群,都是看排行榜下載的。所以要抓到這個 TA (Target Audience),那你非得想辦法衝到排行榜上。

廣告

廣告可簡單分為免費和付費兩種 (廢話)。免費廣告包括「母雞帶小雞」、自家網站、粉絲頁、交換版位等等。記住 Web-to-Mobile 的轉換率比想像中低很多,所以能夠用 Mobile-to-Mobile 的方式宣傳是最好的。付費廣告非常的貴,一個 CPC (Cost per Click) 大約要 NT$ 5-20,一般大約每 10 個點擊會有一個下載,所以換算成 CPA (Cost per Acquisition) 就是 NT$ 50-200。衝上排行榜前 5 名大約要 1,000 次下載左右,所以如果全部都用買的,就要高達 NT$ 5-20 萬一天,大多數情況是不敷成本的。

限時免費

iOS 上有一個特別的「限時免費」生態圈,當一個 App 本來要錢,突然變成免費,那就會有一群追蹤這個降價活動的網站、Apps 主動幫你宣傳,所以必要時候可以試試這個行銷工具。

病毒行銷

Mobile App 的病毒行銷其實非常有效,朋友見面的時候最喜歡討論的就是有什麼好玩的 Apps。所以記得名稱一定要好念好記,否則使用者想幫你宣傳都沒辦法。Facebook 邀請比起 Web 上面的力道大約只有 30%,反而通訊錄是更有效的邀請機制,但是必須要先確認使用者的電話號碼,會大大提升新用戶進入門檻。目前沒有最棒的解答,大家必須要視需求選用。

最後,記住大多數的 Apps 其實根本不是 Apps,而必須是你整體網路策略的其中一環。下載也只是開啟你跟消費者關係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留下、使用、拉朋友,才一個完整的循環。加油!

還有更多問題,今天 (11/25) 6:30pm 可以到 appWorks Startup Mixer #10 @ Marsala 來找我。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