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創業須知」文章

別忘了,你面對的是兩個市場

October 3rd, 2012

自從 appWorks 管理的「本善基金」宣布成立以來,幾乎每週都有創業團隊來找我們聊增資的事情。有些團隊明顯是做足了功課才來,無論是自己的產業、市場、商業模式,還是我們的投資偏好,他都研究的非常清楚,會議可以直接的進到第二階段,開始討論為什麼他需要錢,拿到錢之後對他的公司有什麼幫助,而如果是 appWorks 投資他,我們又能給他帶來什麼價值。

有些團隊則比較嫩,第一次來的時候可能連產業的結構與趨勢都還沒什麼研究,只有一個很多人下載的 App,覺得需要資金來雇用人手完成事情,或許讀了很多我或 appWorks 經營團隊寫的文章,但其實還無法準確的抓住我們想要的是什麼。碰到這種團隊就比較辛苦,我們通常要花兩、三個月的時間來陪他做功課,幫忙他把市場、產業、商業模式通通定義清楚,確認自己為什麼需要錢,拿了錢之後又要「投資」在公司的什麼業務上面。這個過程有時候很重複、很繁瑣,但我們必須一直提醒自己,這不能怪創業者,台灣的創投過去十年幾乎沒有投資網路業,所以大多數創業者沒有經歷過增資這件事,總是有人要出來負責教會他們的第一次。

最後有一種團隊簡直讓人氣結,他們不但沒有把功課做好,重點是連銀行的存款都已經剩下個位數。他來找你的時候已經發不出薪水,哪有兩、三個月的時間調整增資計畫?這種時候我們真的是兩面不是人,如果在資訊不充足的情況下投資,那很難對我們的股東交代。但如果不投資,好像 appWorks 什麼照顧創業者都是放屁,見死都不會救。碰到這種團隊我們只好很快的進行我們的投資前調研,但成功的機率往往很低,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多半已陷入惡性循環,很難挖出什麼值得投資的亮點。

資本也是市場

所以今天要提醒創業者的,是你們面對的其實不是一個市場,你們面對的其實是兩個市場。你除了要把產品在「終端市場」成功的賣給客戶之外,也必須要把公司的股票在「資本市場」成功的賣給投資人,這樣你才能募得足夠的資金,幫助你做出更大、更新、更好的產品,把公司帶到下一個階段。資本是一個市場,因為市場裡面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客戶」,每個客戶都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願付價格,和自己希望得到的「價值」(投資報酬)。

所以創業要成功,你不僅要把終端市場研究透徹,也必須要把資本市場摸得一清二楚。你或許會問,Jamie 你不是說最好的創業公司是投資人捧著錢來找你的嗎?對,但那種公司出現的機率大概是 0.01%,更重要的是要達到那種「」的狀態,很多時候不是努力就夠了,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以務實的創業者,當然一方面要想辦法在終端市場做出成績,試著達到無敵的狀態。但另一方面也要未雨稠繆,提早開始與資本市場互動。

所以現在請你拿出你的銀行存摺,把存款餘額除以你每個月要花掉的錢,如果這個數字在 6 個月以下,沒錯,我就是在說你,趕快拿起電話簿,開始跟創投約時間喝咖啡吧!

___

在 appWorks,我們不只投資你,還花整整六個月的時間陪你調整商業模式,帶著你學會與資本市場互動的種種。第六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歡迎你來跟我們一起學習

(Photo via ahmadnawawi, CC License)

衝流量、衝會員、衝下載…

October 2nd, 2012

郭家兄弟的弟弟 Andy 昨天寫了一篇「廣告是幾乎不可能養活自己的獲利模式」,點破了在「網路」這個行業,要靠衝「流量」然後賣廣告來賺錢,成功機率極低,遠遠低過像是電子商務、遊戲,甚至是收會員費等商業模式

奇怪的是這個道理在網路業已經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認知,但我總還是常聽到初創業者呢喃著「我們在衝流量」這樣的口號。當然它是一個 Web 1.0 時代遺留下來的產物,早年的 Yahoo 的確是靠著坐擁流量,然後賣廣告賺錢,就這一個簡單的招式過了 15 年 (1995-2010) 的好日子。但先別說近來 Yahoo 自己也碰到了大問題,光是這十多年來,多少網站衝上世界前百大,賺不到錢又跌出世界前百大這個事實,就該讓創業者意識到這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但無論你怎麼打,「衝流量」這個口號就像蟑螂一樣,就是不肯死去。

你或許會說 Google 和 Facebook 不也是靠賣廣告賺錢,但事實上他們賣的不是流量廣告,他們賣的是「精準行銷」。Google 與 Facebook 的廣告多是靠點擊收費的 (Cost per Click),也就是說流量再大,如果消費者不願意點擊,那也是沒用 — 就像 Andy 文章說的一樣,大部分的 CPC 廣告,點擊率有 0.1% 就很不錯了。Google 利用把相關廣告放在搜尋旁邊來提升點擊率,Facebook 甚至進一步把廣告與內容放在一起,並且透過你的朋友來吸引你點擊。這些,都不是一般空有流量的網站做的到的事情。

所以在有流量之前,你最好先有高人一等的「轉換率」。

賣廣告的,你必須像 Google 與 Facebook 一樣,有辦法讓網友更願意點擊你的廣告,更重要的是,在點擊過去廣告主的網站之後,你帶來的使用者必須要有更高的購買率、客單價,真的能夠為廣告主帶來價值,比他們花的廣告預算還高的價值 — 否則下次他們也不會再回來下廣告。賣商品、賣服務的,你必須要能夠有比同類型網站更高的購買率、客單價、回購率、用戶終身貢獻值 (Life-Time Value),否則衝再多流量也只是浪費你的頻寬成本。

然後你還必須要有很高的留下率,也就是能讓使用者再次回到你的網站的機制 — 會員電子報、粉絲團。最後,你還必須要有很強的病毒參數,也就是會員拉會員的機制。以上這些,都跟你的推廣策略沒有關係,而是你產品品質本身的改善。

有了這樣的「好」產品後,你才可以放膽去規模化。因為你清楚的知道,每拉來一個新使用者,他會貢獻多少營收,多久會回來一次,又會帶來多少朋友。

也就是說,當網站剛上線時,重點不是衝「流量」,而是衝「質量」。等到 LTV > CPA 確認之後,那才進到規模化的階段。

___

網路行業博大精深,要在裡面摸索出一條自己的路,你需要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第六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歡迎加入

(Photo via emayoh, CC License)

我再說一次:創業很難,請勿輕易嘗試

September 27th, 2012

昨天優仕網的創辦人 May 來 appWorks 演講,聊到最近創業風氣比較盛行,她劈頭就罵我,說都是我天天在網誌上叫大家去「追逐夢想」,講得好像創業很容易一樣。

這中間一定有什麼誤會,因為我明明就覺得創業非常難 — 我自己已經搞 13 年了,也不敢說有什麼成就,還經常在文章中分享很多觀念故事,努力的在跟大家說這件事情有多難。事實上,我查了一下,過去這三年多來,我總共發表了 657 篇文章,其中用到「夢想」這兩個字的,僅僅有 22 篇,但光是用到「很難」這兩個字,還不算「非常難」、「辛苦」等等的,就有高達 119 篇

無論如何,既然我自己覺得這很難,文章中也常常透漏它很難,但最後還會有人說我讓他覺得創業很簡單,那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些讀者本身是處於「無知樂觀」的狀態,基本上戴著偏光眼鏡在讀我的文章,自動過濾掉「很難」的部份,只留下他想看的「精采」、「刺激」。

所以,今天我要在這裡再鄭重重申一次:

創業很難,請勿輕易嘗試

創業很難,請勿輕易嘗試

創業很難,請勿輕易嘗試

創業很難,請勿輕易嘗試

創業很難,請勿輕易嘗試

從今天以後請不要再去跟任何人說 Jamie 說創業很容易,創業很難,白痴才會覺得創業很容易。

在我自己的經驗裡面,開始創業最好的方式,不是自己創業,而是加入別人的創業公司。1999 年那一次創業,我先以暑期實習生的身分加入了學長剛剛創辦的哈酷網,暑假過後,學長覺得我可以幫忙,就漸漸把我拉進了核心的團隊。所以我有榮幸一路跟著學長,一起向創投募到了上億的資金,接著經歷了哈酷轉型為碩網,從 6 個人長大到 120 個人,達到上億的營業額,然後代表碩網在中國成立分公司,看著公司成為一個健康、獲利的企業。

那是一個很棒的學習過程,因為我很早就加入了公司,所以可以學到非常非常多,但也由於我不是最主要的創辦人,所以很多責任是由學長一肩扛起,而我們可以在他的羽翼下面盡情的發揮。我也從他身上學到了如果有一天我要自己創業,身為一個領導人應該要注意的事情。

2006 年那一次創業,我本來是以顧問的身分在協助兩個 MBA 同學創業,想不到我們居然一下募得了 200 萬美金的創投資金,我也只好捲起袖子跟他們一起開始努力。那個經驗讓我學到了在美國、紐約創業的種種,如何當一個產品經理,如何做網路行銷、經營社群、開發 3D 遊戲等等非常寶貴的經驗。一樣,這次仍舊是我同學當老大,雖然我是公司的核心三人之一,但他扛下了更多的責任,我也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關於領導的教訓。

到我 2009 年離開 Muse Games 時,雖然從來沒有自己當過「主廚」,但我已經累積了 10 年的「二廚」歷練,貼身觀察了大廚這麼長的時間,也學習到了很多應該注意的事情。所以這次的 appWorks 終於是創我自己的事業,當然三年下來還是犯了不少錯誤,但如果沒有前面 10 年的累積,我想我絕對不可能可以站在現在這個地方。

這就是所謂 1 萬個小時的定律。創業的確是可以學習的,但就跟很多事情一樣,你大概要花 10,000 個小時才能學會。所以這個學費你可以選擇自己繳,或是先去當當別人的書僮,跟著老大先練到一定的程度,再看要不要出來挑戰自己的事業。

我自己的經驗是後者,我覺得這樣一路循序漸進,從小怪打起,慢慢累積,最後再挑戰大魔王,是比較務實的步伐。當然每個人的天資不同,但無論如何

創業很難

沒有個 1 萬小時,你很難有些什麼成就。夢想、熱情,那只是 1%,真正要成功,你必須有堅持、決心、努力、厚臉皮、打不死、餓不死、什麼都做、什麼都試,而且要準備好過那樣的生活三年、五年,直到你跨過死亡低谷為止。

這樣清楚了嗎?不要再說 Jamie 說創業容易了,我從來沒說過這種話。

___

如果你是已經跟著大廚一陣子的二廚,現在想要自己開間餐廳,第六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正在接受申請,歡迎你的加入

(Photo via mathoov,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