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總體市場」文章

台灣的網路,很久沒有這麼熱鬧了…

December 13th, 2011

我是 1999 年創業的,所謂「Web 1.0」世代。現在的創業者,大概很難想像那時的瘋狂景象。

簡單的說,什麼東西都要用「搶」的。

那時的台灣,創投管理的資金高達上千億,而最熱門的投資標的,當然就是網路公司。每天走進 7-11,雜誌架上的封面盡是三、五個小夥子、手插在胸前,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打開新聞,天天都有網路公司募資好幾億,準備要大幹一票,建立下一個亞馬遜 (Amazon)、電子海灣 (eBay)。

錢一多,什麼都漲價,而且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所以袖子捲起來,大家開始搶吧!工程師?基本上面試一次,還可以的就先拉進來公司再說 — 你今天不請,明天就被競爭對手找去了。辦公室?看過一兩次,沒什麼時間考慮,先租下來再說 — 你今天不租,明天就被對手租走了。連要辦個產品上市發表會,場地、記者都要用搶的,因為同一時間,可能還有三組人馬在進行。

就是這麼瘋狂,當然不是好事,所以也好景不常。2000 年美國達康股災,台灣雖然小受影響,但音樂其實沒有停下來。但接著發生 9/11 事件,全球經濟陷入恐慌,不久後又出現 SARS,亞洲的商業活動嘎然停止。接連的天災人禍,才讓找不到商業模式的網路公司一家家倒閉,甚至牽連好幾家創投都跟著收店。這,才讓大家真正驚醒。

那之後,台灣的投資人像是被蛇咬到了一樣,好幾年不敢碰網路。即使中間還是有無名小站、興奇科技、PCHome、痞客邦等成功故事,驚魂未定的大家還是不敢輕舉妄動。不過,雖然投資人冷眼旁觀,台灣的網路產業,並沒有停下來。

事實上,這兩年來,台灣的網路產業是飛速發展。以電子商務的成交值為例,從 2009 年的 2,950 億快速成長到 2011 年的 4,300 億。投入網路創業的團隊,也是一年比一年增加。以 appWorks 育成計畫來說,兩年前,我們第一次收件時,來申請的有 33 個團隊。兩年後,我們剛結束的第四屆申請,就有將近 140 家來報名。

在市場上,新產品、新服務、新 Apps 也一個個的被推出來。所以上周在 SaveBar 的上市記者會上,一位媒體朋友脫口說出,台灣的網路圈,很久沒有這麼熱鬧了。真的,自從 2000 年以後,台灣的網路圈,很久沒有這麼熱鬧了。

緊接著 SaveBar,今天 (12/13) 下午 13:30,appWorks 有史以來投資的第一個創業團隊 Richi,也要在西華飯店舉行「Richi 點數交換中心」的上市發表會。但除了熱鬧,更重要的是,台灣的網路圈這次捲土重來,因為沒有過多的資金,大家都要把有限的資源最大化,所以不再搶了。

事實上,當你打開 Richi 的點交換中心一看,率先和 Richi 合作提供交換服務的,就是 KKBox紫微科技EZTABLELuxJoyGomaji神來也等等這些其他的網路服務。沒錯,這次,台灣的網路公司不再把所有人都當對手了。大家學會了要打贏,最簡單方式就是串聯起來打群架。

很高興,一路看著他們長大的 Richi 終於要在今天再跨出另一大步。更高興的是,他們在創業的過程中找到這麼多的好同業、夥伴。各位,看好,台灣的網路圈回來了。這次,我們將會更團結、更強大,請你們好好的看著吧!

購物的體驗

December 12th, 2011

黎韋志在介紹 SaveBar 那篇文章的下面,寫下了這樣的留言:

不過這樣子會不會逼所有的 EC 商家全部都以價格為主?反正顧客有了 SaveBar 跟比價網站,大家都不想吃虧,所以大家都在割喉割到斷,服務的部份就讓消費者自己 DIY,說穿了,就只提供送貨的服務而已~到時候搞不好跟實體的差別就是很極端的價格最低,沒有服務。

這則留言讓我思考了很久。我們正在目睹的是一個「零售上網」的大遷徙,有些人甚至開始質疑未來我們還需要店面嗎?於是我開始跟一些朋友聊這個話題,尤其是在零售產業上班的,他們的回饋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

購物是一種 Social

主要購買科技產品的我們或許沒辦法體會,但對於許多人來說,購物的過程根本是一種 Social 的行為。事實上,我在精品行業工作的朋友透露,他們的客人往往會和業務人員成為朋友。雖然客人名義上是來到店裡面挑選、試穿商品,但實際上卻常常只是要和業務閒話家常。

而對很多女性來說,購物還是一種和朋友分享的行為。一樣的道理,當大家相約去逛百貨,有時候並不只是要買東西,在過程中聯絡感情、更新生活的近況,更是重要的目的。

購物還是一種服務

事實上,實體店家的經營,並不如我們想像的被動。每當有新品、折扣、活動,業務人員其實是會利用簡訊、電話去通知客人,請他們回到店裡看看。好的業務員甚至會在這時候幫客人預先準備好適合他品味、身型的款式,推薦給他試穿。他們甚至還會調閱資料,看看客戶之前買過什麼產品,提供一些搭配的建議。有時候為了搭配百貨公司的折扣,業務也會幫客人保留發票,幫他們兌換禮券。像這樣的服務,大概是網路非常難以複製的。

購物更是一種享樂

很多時候,購物本身就是一種享樂。無論是隨意亂逛,讓新奇的商品來給你驚喜。或是試用、試穿產品,看看它們能不能讓自己更美、更舒服。還是邊逛邊欣賞精心設計的透明電梯、系列手扶梯、購物空間,或是路上的行人和他們的打扮。這些事情本身,都是一種享受,往往不需要花錢,但卻能讓生活更豐富。

網路+購物

所以我認為,零售的上網,不會只停在 EC 和比價錢。既然網路已經透過智慧型手機,跟著我們進到了 Shopping Mall。那從現在開始,我們將看到的是另一波新型態的服務,透過智慧型手機和實體的結合,來提供給我們更好的購物體驗。

不,網路不只會打爛價錢,它更不是來取代店面的。相反的,實體和虛擬的界線,將會越來越模糊。而我有一種預感,我們的生活,將會因此越來越豐富、有趣。

PS. 網誌 New Look 上線囉!感謝放泥就可 的 Allen Hsu 精心設計的整體風格,還有一個全新的 Logo。我自己非常得意,希望你們也會喜歡。在這邊也要推薦 Allen,整個合作的過程中他非常非常的專業,也非常能夠把我描述的畫面,實際製作成超乎我預期的成品。Thanks, Allen.

(Image via bcnbits, CC License)

哇謀尬意輸ㄟ尷尬 (I hate to lose)…

December 8th, 2011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很討厭浪費。套一句神來也創辦人 Mike Jiang 的話:「這是一種不優化會死的病。」同樣要花一塊錢,我一定要確定我得到別人都還多的效益。同樣要完成一個工作,我一定要想我是不是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在做這件事情。

但是這兩個邏輯有時候會衝突,例如:當你在網路購物的時候。同樣要買一個東西,如果你要確定你是用最便宜的價錢買到,那必須要上好幾個網站去查價錢。但是每多上一個網站,你就要多浪費一些時間,而這個時間的投資報酬率卻是未知的。這讓我很矛盾,怎樣都沒辦法優化,我討厭輸的感覺。

然後我的三個好朋友,紅門的創辦人 Adam, Mars & Jerry (也是達摩背後的靈魂人物) 推出了 SaveBar。這個網誌的長期讀者就知道我很少推薦產品,但我必須說 SaveBar 真的解決了上面的那個大矛盾。它怎麼解決?非常簡單,當你在網路商店瀏覽商品時,它會自動把這個商品在其它商店的價錢,顯示在螢幕的下方,就這樣 — 以上圖為例,前陣子為了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劃的團隊數量大增,我必須要升級辦公室的無線網路設備 (大推 DrayTek),光靠 SaveBar,我就省下所有比價的時間,當然還有價差。

這件事情看起來簡單,但是一點都不簡單。首先,SaveBar 把傳統的比價網站變成瀏覽器 Plugin,你只要安裝一次,就可以忘記它。平常 SaveBar 也不會出現,所以你一點感覺都沒有。但是只要你開始瀏覽商品,SaveBar 就會默默的開始工作,然後自動把比價的結果顯示在螢幕的下方。就像有了一個私人小秘書一樣,我從此再也不用一個一個網站去查價錢。

Mars 昨天在發表會上也公布了一些數據。上市兩個月,SaveBar 已經有 4 萬個安裝 (套句賈伯的話:平均每兩分鐘就有一個下載)。目前為止,這些使用者總共幫購物網站帶來了 2,000 張訂單,平均客單價 NT$ 2,000 元,所以就是 NT$ 400 萬的成交值。展望明年,他們希望能夠突破 50 萬用戶,為 EC 貢獻 NT$ 5 億以上的營業額。

再說一次,台灣的電子商務今年將突破 NT$ 4,300 億,佔總體零售近 12%。這樣的 EC 穿透率不僅高的嚇人,更是獨步全球的。所以台灣的網路創業者,你必須要好好想想如何把自己塞進 EC 的供應鏈中,靠這個強勢的產業,發展出你的商業模式。紅門的 SaveBar 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而我相信可以被開發的服務還有很多很多,創業者們,就請發揮你們的創造力吧!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