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fundraising’

創業者不能不會的 –「Leverage」

April 17th, 2012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個故事:

一位優秀的商人傑克,有一天告訴他兒子。

傑克:我已經決定好了一個女孩子,我要你娶她。
兒子:我自己要娶的新娘我自己會決定。
傑克:但我說的這個女孩可是比爾蓋茲的女兒喔!
兒子:哇!那這樣的話………

在一個聚會中,傑克走向比爾蓋茲。
傑克:我來幫你女兒介紹個好丈夫。
比爾:我女兒還沒想嫁人呢。
傑克:但我說的這個年輕人可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喔!
比爾:哇!那這樣的話……….

接著,傑克去見世界銀行總裁。
傑克:我想介紹一位年輕人來當貴公司的副總裁。
總裁:我們已經有很多位副總裁,夠多了。
傑克:但我說的這個年輕人可是比爾蓋茲的女婿喔!
總裁:哇!那這樣的話……….

當然這只是一則博君一笑的寓言,但故事結尾,作者巧妙的下了一個結論「生意,就是這樣談成的」(翻譯選自)。也當然這世上的生意不是都這樣談成的 (哪有天天過年這麼好的事),不過這個故事的背後,是一個創業者都必須要懂的觀念,那就是「Leverage」。

給我一根棍子、一個支點,我將舉起地球。–阿基米德

根據定義,創業者通常是資源較匱乏的一群。但你卻又想要挑戰最大、成長最快的市場,所以你就必須給自己一個支點,才有機會真的舉起些什麼。而這個支點,就是所謂的「Leverage」。

剛結束的「appWorks Demo Day #4」最好的例子。如果你是單獨一個團隊創業,很多時候不要說簡報,連要跟創投說上兩句話都有困難。但是當你跟其他 20 幾個團隊一起辦一個 Demo 活動,當場吸引來了上百位創投,還外加上千位的產業先進。這就是 Leverage,20 幾個團隊互相以對方為支點,最後撐起整個產業。

這也就是為什麼通常第一、第二個客戶,你不會跟他收錢,因為你在找的不是營收,你在找的是 Leverage。當 HP 已經在你的網站上下廣告,那你就有機會把 Epson、Dell、Acer、Asus 各個擊破談下來。這也是為什麼你要對你的第一個投資人好一點,因為有了他這個 Leverage,你才有機會談下接下來的投資人。

而找 Leverage 也不只用在尋求「外部資源」時,在內部營運上,你也必須要有事半功倍的方法。如果你每接一個專案,就要多找一些工程師,接不到案子,就必須讓人走路,這樣的商業模式當然完全沒有 Leverage。相反的,如果你的營收成長遠比成本成長快,使用者成長也遠比團隊成長快,那你的公司就有極大的 Leverage,因為很有可能,你將可以用相對少的資源撐起整個市場。

所以你不能不找到你的 Leverage,創業者最重要的朋友。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即將截止

(Photo via drspam, CC License)

創業 MBA:你該募多少錢?

April 16th, 2012

歡迎來到「創業 MBA」系列,這是一個本網誌新開的單元,主要將圍繞在過去比較少聊到,但卻是創業者不能不知道的財務、會計等等有關「數字」的知識。按照慣例它將是一個邊發射邊瞄準的過程,我只有一個大方向,歡迎大家提出未來希望覆蓋的題目。

上次的「創業 MBA」聊到估值,和 Pre-money Valuation + Money = Post-money Valuation 這個重要的公式。這公式裡其實隱含有一個很重要的變數,那就是「Money」,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它是如何被決定的。

神奇的 18 個月

Money 代表著你要募多少錢,而決定這個數字最重要的因素,由其對早期團隊來說,是資金的需求。我們通常建議團隊們用 18 個月的營運成本來估算這個數字,因為 18 個月是一個比較好的平衡。如果用 12 個月去估,萬一抓得太緊、募得太少,那很有可能半年後創辦人又要出來募資,沒辦法專心在創業之上,這對公司來說是一個損失。如果用 24 個月,那等於是用現在的估值去募 2 年後需要的資金。但兩年後如果事情順利,公司的估值應該至少要是現在的 4-10 倍,這背後代表著不需要的稀釋,對創業者來說也是一種損失。因此,取中間的 1.5 年是個比較好的平衡。

關於財務模型

當然,身為創業者,我們大多早已養成「有多少錢做多少事」的習慣,所以突然要我們去抓 18 個月要用的資金,一時之間還真的不知道要從何抓起。這裡面有幾個重點:1. 你在找的不是唯一解,而是一個「範圍」;2. 它不需要是完美的,也不會有人逼著你一定要按照這個預算表去執行,創業團隊最重要就是靈活,當然不能被一個財務模型綁死;3. 成本的增加應該要比營收/毛利的成長來得慢,否則就犯了過早規模化的毛病。

實作

實作上,要建立這個財務模型,有好多種方法。有些人會把人事、租金、營運、行銷,通通都攤開來預估,不過我更喜歡直接用「人員薪資 x 乘數」這樣簡單的模型。以台灣的公司來說,端看你所處的產業,這個乘數大約會介於 1.3 ~ 2.0 倍左右。接著,你只需要經過以下面三個步驟,就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 Money 範圍。

  1. 建立底線:你需要知道在完全沒有營收、團隊也不成長的情況下,你需要多少錢活過 18 個月
  2. 建立積極情境:假設寬鬆的擴張團隊,但營收卻沒有進來,18 個月你會花多少錢
  3. 加入淨毛利成長預估:假設有些營收進來,則扣掉銷貨成本後,18 個月的總資金缺口會有多少

以上述我建的這個簡單模型來說,這個創業團隊至少需要募 800 萬台幣左右。如果營收能按預期進來,那有 1,100 萬就能夠支應他們想要的成長。而如果營收進來的速度不如預期,或是創投的興趣很高,那能夠募到 2,000 萬是最好的情況。 接著他們可以視創投願意給的 Pre-money Valuation 以及自己能夠接受的稀釋比例,來調整並決定最後要募的 Money。

以上,希望有幫助到你們了解如何決定 Money 的大小。如果你需要上述的 Spreadsheet,版權沒有,歡迎盡情取用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即將截止

(Photo via thomashawk, CC License)

記住,你需要很多、很多幫助

April 12th, 2012

昨天晚上參加了 StartupDigest TaipeiJames Hill 舉辦的「The Investment Layer Cake」座談,與我的三位早期投資人同業/夥伴/朋友 — Sand Hill Angels 的 Tom Chiu、TMI 的 Mark Hsu 與 StartupWeekend 的 Volker Heistermann — 同台,聊了一個愉快的晚上。

既然大家都是早期投資人,難免有幾個問題圍繞在我們怎麼「比較」。當然不同的投資機構有不同的投資哲學,我也無法代替他們發言,要說 appWorks,我們的投資哲學就是幫助團隊長期、持續的成長,無論當你需要錢、輔導、育成、人脈、商業模式、通路、人才,或是任何其他工具 (記住:持續成長比成功重要)。不過更深層的,我能感覺到有很多人誤會了。講到投資,雖然有一群人都在投資類似的標的,但其實他們也不是「競爭對手」。

多夫多妻制

說穿了,雖然我常常拿「結婚」來比喻投資,但事實上它們還有一個非常根本的差距,那就是投資是「多夫多妻制」。一個團隊要成功,當然不只需要一個投資人的幫忙。而一個投資人在投資,當然也不可能只押寶一個團隊。所以其實絕大多數時候,投資人之間並不互相競爭,相反的,他們互相幫忙。

千萬別只為了「錢」

反過來說,如果你是團隊,當你要把自己「嫁」出去時,那就跟結婚一樣,千萬別只為了一個投資人的「錢」。一旦你收了這個人的錢,他就成為你的股東,跟你共同擁有你的公司。在你為他創造出任何退場機會 (IPO、收購…) 之前,根據法律,你必須對他負起應有的責任,而他也會對你有不少的權利。所以,既然這樣,你當然不能只為了「錢」,而必須是為了這個「人」。

能幫助你的「人」

哪一種「人」?當然是能幫助你的人。否則最少最少,也必須要是不會拖累你的人。一個好的投資人可以幫你的事情很多很多,從拓展業務、找合作夥伴、找人才、宣傳到財務、法務、調整營運架構,一直到心情不好的時候陪你去喝酒、談心,簡直就跟半個共同創辦人沒什麼兩樣。而這裡面最最好的是,他不但不領薪水,還拿錢給你花,世界去哪找這麼好的事情。所以你必須要找好的投資人,而且好消息是,你可以不只嫁給一個,要是你心情好,要嫁給五個、十個都是你的自由。

也就是說,當你在看投資人的時候,千萬別認為這是一個「單選題」,相反的,你絕對要把它當作一個「複選題」。只要價值觀對、能夠溝通、也能夠幫到你的人,你都應該把他納進來。相信我,創業非常非常難,而你需要非常非常多的幫助,絕對不是「錢」一個字而已。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即將截止

(Many thanks to David Kuo for the photo.)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