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hack everything’

新年希望:2 x Resolution

January 2nd, 2012

Resolution (res·o·lu·tion) 名詞:1. 決心,e.g. New Year’s Resolutions 新年計劃;2. 解析度,e.g. Screen Resolution 螢幕解析度

新年快樂!2012 終於來了,希望大家都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中,渡過了一個難得的跨年週末。新的一年,有什麼計劃呢?我的 2012 目標很簡單,就是 Hack More Things製造更多意外,然後喝更多咖啡

或許你會問,為什麼我沒有一個「真正」的目標,像是把 appWorks 帶到中國,還是培育出更多個 EZTABLE 之類之類的?因為我認為那些目標根本沒有意義。

首先,能不能達到這些終點,有很大的成分是控制在別人的手上 — 外在環境的因素、時間點的因素、其他人的選擇等等。所以把這些固定的點當成目標,2012 年才剛開張,什麼都還沒做,你就已經把自己變成「不幸的人」,還自廢 Pivot 的能力。再來,大多數人訂新年目標的原因,說穿了只是為了要驅使自己更努力。那既然是這樣,為什麼不直接專注在更努力上面就好了。

所以,我說我們應該放棄對準「既定的終點」,把心思放在提升你的 Resolution,也就是你的決心、你的解析度上面。與其領完年終再出來創業,不如今天就開始動手測試你的 MVP。與其把新版本「做出來」,不如每個月都 Double 你的轉換率。累積 100 萬次下載,還不如動手提升 100 倍付費比率。與其導來 1,000 萬次流量,你應該讓 1,000 個人愛上你的產品,並且讓他們去跟朋友說。

成功需要的是日起有功、是累積、是進步、是學習、是不斷的修正。只要你能夠下定決心,今年的 366 個日子裡面,你沒有一刻會鬆懈,絕對比去年更努力 2 倍。我相信到了最後,你會非常滿意一年下來的收穫。

新年快樂,各位,預祝你們有一個非常棒的 2012!

(Photo via jliba, CC License)

那些沒打過棒球的人…

December 28th, 2011

一開始,他們當作你不存在。接著,他們嘲笑你。然後,他們攻訐你。但最後,你會獲得勝利。 –甘地

我永遠記得小時候,有一天妹妹問我:「哥,棒球的全壘打,是不是打得越遠越高分,飛出了球場外就是四分啊?」雖然你覺得好笑,但也不能怪她,畢竟,她從來沒有打過棒球。講到創業,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它的邏輯,沒有真正下過場、揮過棒、三過振、上過壘的人,很難體會。

從外面看,創業好像很有趣,一群人很開心的在做一個產品,實踐一個美好的 idea,一個打出場外的全壘打。

天知道,當你真正在裡面,別說全壘打了,你根本連一壘在哪裡都還不知道。好不容易花了三個月把第一個產品做了出來,才發現根本沒有人要來用。接下來怎麼辦?你開始找媒體來報導、參加各種活動,接著你把一堆有的沒有的功能往裡面加,到處去談合作、想盡辦法衝流量、騙會員。就這樣努力了半年、一年、有些人甚至是三年之後,才發現完全行不通。

錢早就燒完了,每個人身上還背了一堆卡債、人情債,耗盡熱情、磨光感情的同伴開始一個個離開,你才領悟到創業不只是做產品而已。你必須做出一個市場想要的產品,而且還要找到一個可以規模化的商業模式。你開始用比較好的方法做這件事,從測試、確認市場的需求出發,反過來生出一個產品。你必須要快速的做決定、靈活的變形,所謂精實創業。你還要時時確認團隊是在同一個方向上,大家也有足夠的動力,大吵一架之後還要懂得排解。

沒錯,結果創業根本不是大公司的縮小版,創業根本是大公司的相反,所以做事的方法也必須是相反。如果是這樣,那沒有打過棒球的人,怎麼能夠理解?所以當你在 Hack Everything 時,你就會碰到身邊的人用異樣的眼光看你,他們甚至會嘲笑你,因為你在做的事情是他們完全無法理解的。

可是沒有關係,你只需要專注在你的客戶/使用者上,只要你能夠讓他們愛上你的東西,而且願意跟他們的朋友講,那總有一天,你會蠶食鯨吞這個世界 — 天才如 Google、Facebook 創辦人們都花了 6、7 年,你花個 10 年也不為過。事實上,根據 Fred Wilson 的觀察,越多人嘲笑的產品,很有可能是越大的成功,從 Twitter、Tumblr 到 Kickstarter,都是最好的例子。

至於那些沒有打過棒球的人,他們的話你就當耳邊風吧!

PS. 明天 (12/29) 晚上 6:30,歡迎到 Juliana 來跟我們一起 Year-End Party: TechOrange + appWorks Startup Mixer,到時候見!

(Photo via thomashawk, CC License)

魔球 (Moneyball):一個 Hack Everything 的棒球故事

November 14th, 2011

電影《魔球 (Moneyball)》終於在台灣上映了,我還沒有去看,不過早上讀了 fOx 的評論,我猜想有些大眾化 — 電影嘛,開心就好。但更重要的是短短 2 個小時,應該沒辦法抓住整個故事的精隨。所以所有創業者,除了去看這部電影,我推薦你們一定要讀讀魔球這本書。這是一本我非常非常喜歡的書,裡面除了有很多棒球「產業」的秘辛,還有滿滿的精實創業精神。

一個老產業 + 一支窮球隊

1997 年,Billy Beane (Brad Pitt 飾) 接手奧克蘭運動家隊時,這是一支落入大連聯盟「人生失敗組」的球隊 — 超級窮、成績也超級爛。當洋基隊每年花 1.2 億美金在球員薪水上,運動家只有 4,000 萬可以花。當洋基隊一年贏 96 場 (勝率 .593),運動家隊一年只贏 65 場 (勝率 .401)。更重要的是,MLB 是個百年老產業,裡面既有的種種遊戲規則、官僚體系、媒體生態,足以壓垮任何一個想要挑戰「創業者」。

勝場數 = 營收

但 Billy Beane 和他的團隊發現,如果要有更多預算好辦事,他們必須要提升球團的營收。提升營收要靠更多觀眾來看球,而觀眾要來看球,重點不是贏得世界冠軍,重點就是「贏球」– 世界冠軍可遇不可求,但勝場數越多的球隊,觀眾出席的比率就越高。所以從一開始,他們就決定 hack 這個產業,當洋基隊花大錢想贏冠軍,他們就反過來專心買「勝場」。

最珍貴的資源: 27 Outs

要贏球,就是要在九局裡面,製造出比對手更多的分數。而要製造分數,首要條件是上場的球員不能出局。因為一場比賽最關鍵的資源就是出局數,每局只有三個,每個球隊最多只有 27 個,全部都用完了,比賽就告結束。

數字 > 天賦

Billy Beane 又發現,大多球探選球員,看的是他們的體格 — 因為天賦異稟的球員,總給人無限的幻想。但棒球這個運動除了鬥體力,其實也鬥心理和智商。很多天才球員雖然有很好的運動天分,但卻無法用對的態度去選球、執行戰術。所以 Billy Beane 決定專注在「上壘率高」(也就是出局率低) 但卻體格不好,沒有被其他球隊注意到的球員上。

第二年

雖然發現了這些 hacks,但 Billy Beane 的 GM (球團總經理) 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他開始重組球隊,但是前兩年的成績並沒有特別的起色,大家也不斷的質疑他的作法 — 辛苦的第二年。但 Beane 咬著牙根堅持下去,到了第三年 (1999),這個新的 business model 終於發揮作用,運動家隊成功「製造」出了 87 場勝利。而一旦有了 traction,這個成長還延續下去,2000 年 91 場、2001 年 102 場,最後在 2002 年達到了 103 場,比聯盟最高薪的洋基隊還多出 2 場。

Hack, Everything!

而以上這些,也只是 Moneyball 故事的開始,更多他們的 Hack Everything 精神,我推薦你們讀讀魔球這本書。創業最終是一種精神,一種不斷找尋更有效率、更有效果、更省成本的做事方法,然後永無止盡去優化的過程。我從 Billy Beane 的故事裡面,看到很多這樣的創業精神,也希望能夠給你們很多啟發。

Update (11/15/2011):XDite 也寫了一篇「魔球,一個搞清楚產業重點的棒球故事

(Image via keinoguchi,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