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iPad’

iPhone App Store 大受歡迎的幕後秘辛 與網路的未來又有什麼關係?

May 5th, 2010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在現行的各種“運算裝置 (computing devices)”上 — 這包括了桌上型、筆記型、智慧手機和 iPad 等等,其實都至少有兩個執行應用程式的環境。一個是大家都有,(一般來說) 可以共通的“Web 平台”,也就是透過瀏覽器來執行的各種網路應用,例如:Gmail。另一個則是每種機器上都有點不一樣的專屬平台 (proprietary platform),也就是透過作業系統來執行的各種原生程式 (native apps),例如:Outlook。

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 Web 應用是未來,因為他有許多好處,像是免安裝、免升級、資料有共通性、不會被某台電腦綁死等等。但是,在網路應用“突飛猛進”了十多年之後,我們卻始終無法離開原生平台 — 最好的例子就是 iPhone App Store 瘋狂受歡迎的程度。發表不到兩年,這個蘋果的手機的原生應用市集,就已經累積了 20 萬種的應用,和超過 40 億次的下載

你或許會說,App Store 能得到這麼多的開發商青睞,這麼多的使用者採用,都是因為 iPhone 本身的熱賣的關係。然而,就像我一開始說的一樣,iPhone 上面也有 Safari 瀏覽器,最近還加上了 Opera,都可以執行 Web 應用,甚至還不用經過 Apple 的層層審核,額外的剝削,根本就是一道寬敞的後門。然而,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應用開發商,卻捨棄 Web 不用,全都跑去寫原生程式呢?問題顯然不是那麼簡單。

你還可能說,App Store 方便的付費管道,讓開發商更願意使用。然而 Web 上也有許多好用的付費機制,像是 PayPal、Amazon Payments 和 Google Checkout 等等,且手續費比 App Store 更加低廉,所以這也絕對不是原因。

而真正的原因,其實跟開發的環境比較有關,就是當你寫一個基於 Cocoa 環境的原生 iPhone 程式,你可以做到的事情比一個基於 HTML/CSS/Javascript 的 Web 應用,來得多太多了。用 Cocoa (iPhone OS 和 Mac OS X 上的開發環境),你可以呼叫 iPhone 上的各種特殊功能,像是 3D 引擎、語音輸入、多點觸碰等等等等。但是如果用 Web,你就只能使用 Safari 有支援的少數陽春功能組合。

在了解了這點之後,你就知道為什麼北美網路工程師界的大神 — 喬依‧休維特 (Joe Hewitt),最近這麼忿忿不平了。至於還不知道喬依是誰的人,請容我簡短的介紹:喬依是 Netscape、AOL、Firefox、Firebug 等著名軟體的主要開發者,他最近最有名的作品,則是狂受歡迎,被下載超過 5 千萬次的 Facebook iPhone App。所以,如果說要把這世界上的工程師,用他們寫的軟體改變了多少人的生活來排名,那喬依不是第一名,也絕對是前幾名。而就像 TechCrunch 在上面連結的文章裡說得一樣,當喬依抱怨的時候,就是大家該認真注意的時候。

在今天讀完喬依的抱怨後,我才恍然大悟,他說得真對,原來網路產業問題的核心,根本就不是 Flash,也不是 iPhone OS,更不是蘋果。原來,制定 HTML/CSS/Javascript 等網路應用標準的機構 W3C,才是這其中的罪魁禍首。如果 W3C 創新的速度夠快,趕得上時代的潮流,那我們從一開始就不會需要 Flash 播放器,也不會需要 Cocoa 環境,更不會有什麼封閉平台的問題。如果 W3C 有把他們的工作做好,那我們早就該進入 Web OS 的時代,可以任意的轉換電腦,根本不用擔心被任何機器、任何公司綁死。

問題就是 W3C 是個非營利組織,是一個被大公司挾持,需要取得各方妥協的官僚機構。所以,短期內,我們根本沒辦法期待他變成一個有效率、有組織、可以快速反應市場需求的機構。而最好的例子,就是 W3C 最新推出的 HTML 5 標準。理論上,這樣的一個新標準應該是時代的標竿,但可悲的是, HTML 5 能不能取代十年前就已經出現的 Flash 技術,都還可以成為各方爭辯的話題。這種時候你就知道, W3C 創新的速度有多麼的緩慢了。

所以,如果從這樣的層面去觀察,我們想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結論:

  1. Web 應用將很難成為網路的全部未來 — 他絕對會是網路的部分未來,但很難成為全部。
  2. App Store、Android Market 將繼續發燒 — 提供裝置上原生應用的環境,由於創新的速度會比 Web 快,所以將會持續的推進,讓 Web 應用無法追趕。
  3. Chrome OS 將會失敗 — 基於這個 Google 開發的全瀏覽器作業系統,所開發出來的行動、平板裝置,由於沒辦法有原生應用,將會在應用的品質上,大大落後 iPad 和使用 Android OS 的其他裝置,所以終將失敗。

我想這些趨勢,對於網路創業團隊發展的決策,絕對非常重要,我希望大家多方去了解,多多思考。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也歡迎留言讓我知道。加油!

(Pic via joe.hewitt.usesthis.com)

春秋戰國時代來臨 Web 3.0平台盟主之爭正式展開

April 8th, 2010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話說 12 年前,微軟靠著 Windows 98 一舉擊敗群雄,一統 PC 作業系統江山。兩年之後又揮軍北上,橫掃網景 (Netsapce),把瀏覽器市場也納入麾下之中,雄霸天下,好不威風。

可惜成為盟主後,蓋茲帝國不但不以德服人,反而施行暴政,處處對同業咄咄逼人。不久便搞得民心向背,人人欲取而代之。於是,如同星際大戰劇情,反叛聯盟開始出現,其中以 Google 和 Apple 為主要領袖。

而果然權力也使微軟開始腐化,自 2001 年發表 Windows XP 和 IE 6 後,蓋茲軍的創新速度便呈現原地踏步。近 10 年的空窗,讓反叛大軍有機可乘,逐漸蠶食鯨吞,獨霸地方。一方面是 Google 從搜尋引擎賺到大把銀子後,開始布局雲端服務,要把微軟的產品線逐一拔除。另一邊是 Apple 的演出奪權三步曲,先利用 iPod 產生的動力來拉拔 Mac 市占率,再靠 iPhone 掠奪行動市場,最後推出 iPad 來顛覆 PC 市場。

而三強鼎立之外,還要加上新進強權 Facebook、Twitter,和後起之秀 Foursquare 等等。每一方都想爭奪新世紀 Web 3.0 平台盟主的地位,其中關係錯綜複雜,撲朔迷離。所以才說,Web 3.0 的春秋戰國時代儼然來臨。

講了這麼多,其實是因為昨天道爾的 iPad 將起一論,今天在北美科技圈引起了不少的討論。但是要聊這些討論之前,我想必須要把近十年平台大戰的來龍去脈,簡單的解釋一番。也希望大家能首先看到的是,整個運算的架構,將從原來由微軟獨霸的 PC 平台,逐漸轉移到另一種新的環境。至於這個新平台最終會是什麼長相,就是現在爭辯的焦點。

今天抗議的聲浪中,大概要以我的朋友,也是紐約知名創投家佛萊德‧威爾遜 (Fred Wilson) 作代表。他在網誌中透露,昨天看到道爾的文章,馬上就發 email 和道爾展開空中“討論”。然後他說辯到最後,道爾丟出一句:

iPad 的命運要看創業團隊能夠為他發明出怎樣的殺手級應用,就像個人出版當初救了麥金塔一樣。

之後佛萊德開始敘述 Facebook 平台的發展歷史,說一開始大家開發的多半是“補洞”類的應用 (還記得 Super Wall 嗎?),這也讓 FB 團隊可以從中學習,補強基礎。等到平台逐漸成熟,才終於開始出現各種殺手程式,變成一個有效的經濟圈 (今年將達到 11 億美金的產值)。

佛萊德接著說 Twitter 發展較晚,但是他可以看到的是也逐漸進入成熟的階段,可能會跟著 FB 的步伐,變成一個共榮圈。言下之意,就是 iPad 還在補洞的階段,現在講會有殺手級應用,難免太早。(不過 Twitter 是佛萊德投資的公司,所以他難免講得比較樂觀一點。)

有趣的是,觀察過去幾天出現的 iPad 應用,也的確有補洞的現象,像是拿 iPhone 來當 iPad 的攝影機 (因為 iPad 沒有攝影機) 等等。甚至連 iPad 本身,也傳出不少的缺失需要彌補 (像是 WiFi 不穩的問題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不在這場大戰缺席,Google 近日也把 Gmail 開放成平台,要讓大家能在上面發展殺手級應用。

這下好啦,到底未來的網路會是什麼景象,相信你已經看得霧煞煞了。但是這件事情,其實是有跡可循的。不過今天的主題是幫大家開個頭,也是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就寫到這裡。但 Web 3.0 平台這件事情,絕對會是未來我們討論的重點之一。

最後,如果你有什麼特別關心的發展趨勢,也歡迎留言讓我知道,我也會針對你們的回饋作討論。

(Pic via st3f4n@flickr under CC license)

iPad:傳統媒體和出版業的救星?

April 4th, 2010

無論是看好還是看壞,喜歡還是討厭,眾所矚目的 iPad 終於在今天開賣了。

最歡欣鼓舞的大概是傳統媒體和出版業,期待已久的救世主終於降臨,免費內容的時代終於結束,數位化終於不再代表滅亡淘汰,網路終於可以賺錢了。

是嗎?

Tai 在他的 ZDNet 專欄文章“如果再辦一次明日報”說得好:

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許多傳統媒體,仔細想想他們目前所提出來的商業模式,會發現那其實是木柵動物園的商業模式。付錢,買票,進去,看。這種商業模式最大的要素,就是動物要驚奇,而且跑不出去。但現在動物都跑出去了,還不只這樣,這些熊貓、老虎、黑猩猩、大象、無尾熊,還會自我複製。

於是我們再也不用去動物園了,因為我們自己就處於一個超大的動物園裡。某種程度上,我們想像的基礎,從進去動物園看動物,變成我們自己就生活在動物園之中。重點不在觀看動物了,重點在創造、豢養、分享驚奇動物。

是啊,重點是環境已經改變了,一板一眼、你買我賣的銅牆鐵壁,早已開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生氣勃勃,充滿創意的資訊叢林。而這樣的改變,就是 10 多年來網路、個人出版和社交媒體等工具的普及,所帶來的結果。

換句話說,網路已經讓資訊從少數人寡佔的稀有財 (動物園),變成唾手可得、供給過剩的公共財 (非洲大草原) 了。

「可是,iPad 的出現可以改變這個狀況,我們又可以把動物園圍起來,收門票,大家又可以過著開心的日子。」你說…

或許,在短期之內,在他們還沒發現動物已經充斥著這個世界之前。

Friday 在 MMDays 貼了一個讓人心動的 iPad 開箱影片,更重要的是,他點出了:

現在的數位照片都上傳到網路,但不擅操作電腦的家中長輩,總是抱怨照片不洗出來看不到。現在有了操作簡易的iPad──大螢幕、可縮放,比數位相框還好用。

你看出端倪了嗎?對,長輩。或許你可以賺到一些對於科技變化比較不靈敏的“長輩”的錢,但是這件事情絕對不是長久之道。很快的,有人就會開發一出個更便宜、更好用的 iPad 程式,讓他們不用再當冤大頭,每個月付 $17.99 去看在網路上公開免費的資訊。很快的,他們就會發現他們可以直接打開 Safari 瀏覽器,直接去網路上看一樣的新聞。

請看仔細一點,iPad 根本是一把兩面刃,他讓你以為他是一個封閉的應用程式平台,但背後卻藏著一個開放的網路平台。也就是說,他或許暫時可以幫你收門票,但他也會帶來網路資訊的普及化,加速你的衰敗

媒體業該怎麼辦?網路化!網路化!網路化!

所以,請認清 iPad 不是你們的救星,他也許延緩了你的慢性病,但是最後你難免要面對現實。與其到了那時,才發現你已經被純數位媒體取代,不如痛定思痛,現在開始擁抱網路。

我說擁抱網路不是說架一個網站,然後把雜誌的內容通通放一份過去,那叫做拷貝。網路的特色是即時、互動、連結、整合,現在還加上了社交,你必須要全部都利用,全部都擁抱。誰想要等到四月底才讀到你的 iPad 評論 (就因為你要等雜誌先出版)?就連我這篇文章花了兩天寫我都覺得有點太久了。當你文章提到 iPad 卻沒有連到 Apple 的網站,或是放上幾個影片,你怎麼跟我們這些資源豐富的部落客競爭?當我們的文章都被分享到 Facebook 幾百次了,你還在靠奇摩新聞導流量,你怎麼跟我們比影響力?而這些種種問題的解答,都在認認真真的思考你的網路策略中。

眾所矚目的 iPad 終於在今天開賣了,但是媒體和出版業的朋友們,你們真的看清楚未來了嗎?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