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Android Pad’

再論「出版將死」

March 8th, 2011

很高興看到「出版將死」所引起的討論,不管該篇文章下面的留言、網誌 圈子、還是 Twitter 上,大家都發表了很多很有深度的見解。這些討論很棒,我自己從中學到不少,有些角度是我之前完全沒想到的。社群媒體就是這麼神奇,每個人都是你的老師,所以我雖然不一定贊同你們的每一個論點,但是我絕對歡迎任何人加入討論。真理越辨越明,況且當你想要說服別人,自己的觀念也會變得更清楚,這對大家都是很好的練習。

回過頭來說 Amanda 發表的這篇網誌「Some Things That Need to be Said」,我認為她有些觀點很正確,但是有些卻是誤解,畢竟她還年輕,對商業的理解比較偏向「個體經濟」。我鼓勵大家去看看原文 (需要中文翻譯的可以參考這裡),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和辯證:

  • 「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變成暢銷作家,事實上,在數位的世界更是只有有實力的人才能」 — 這點我 100% 贊同,這也是我最熱愛網路的地方,它是一個更公平的世界
  • 「自助行銷是非常累人的工作」 — 這點我也 100% 贊同,我每天早上 6 點起床讀新聞、寫文章,為得就是宣傳我的理念,當網路上有這麼多的聲音,你要被聽到的難度當然會增加。重點是這件事情是現今的出版社無法替你做的,所以這不是實體書和電子書的問題,是社群媒體帶來的改變。出實體書的作者,還是必須自己經營個人品牌 (試問,有哪一位編輯肯替作者早起寫網誌的?還是幫你維護你的 Facebook 粉絲頁?就算他肯,也不是好事,因為在社群媒體時代,讀者們要的是本人,連花花公子查理辛都開始親自 Twitter 了,你說呢?)
  • 「編輯非常的難」– 這點還是一樣,無論是實體還是電子,都存在相同的問題。但我想點出的是電子發行往往不需要複雜的排版,反而更能夠專注在內容上
  • 「電子書佔 20% 的市場」– 完全錯誤,根據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 (美國出版協會) 公佈的數據,電子書目前佔據 3.8% (443M vs. 11.7B) 的市場,假設電子書的平均定價是實體的 1/2,那用「量」去計算,電子書應該是 7.6%
  • 「球賽打到第六局,比數是 8-2,你這局剛得 2 分,他們從第一局之後就沒得過分」 — 不是很好的比喻,比較像是賽跑,實體已經先跑了 50 分鐘了 (500 年),電子才出發,但在短短的一分鐘之內,電子就追上了將近十分之一的距離,你說要是你是領先者,會不會怕?不怕才怪!更重要的是,已經跑了 50 分鐘的實體書,現在不是在樹下乘涼,而是呈現倒退的狀態 — 2010 實體成人書的銷量,從精裝到平裝,實際是 -2.0 ~ -6.3% 不等,而電子書,則是狂增 164%,這樣你有點感覺了嗎?
  • 「5-10 年電子才會變成主流」– 或許比她想像中的還要快,尤其是當你看電子 vs. 平裝,目前已經來到 441M vs. 1,380M,不到 1:3 的地步。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是實體出版社,知道 5 年內你目前的生意模式會被取代,我問你怕不怕?

所以結論呢?說死太沉重,但我認為實體出版被邊緣化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而且速度是在增加的 (2010 年只有 15M iPad + 8M Kindle,2011 會有 40M iPad + 20M Android Pad + 10M Kindle)。現在的出版社難道不能轉型?我認為是可以的,但只有少數,因為網路世界 20 年來發展出的種種機制、文化、規矩,是他們無法了解的。而出版社在數位發行的附加價值,比實體少了很多。所以當他們無法拋棄原本的生意模式,轉型會是非常困難的,這點,可以參考之前的「複雜商業模式」一文。

網路正在造成商業世界大規模震盪,新的產業正在興起,舊的產業將被取代。在 appWorks,我們幫助你抓住這些機會,成為下一個時代的領導者。第三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已經開放申請,詳情請見 appWorks 網站,或是線上申請書。期待看到你們的加入!

(Image via indieurbanfantasycom)

雜誌社注意:Apple 與 Google 相繼宣布電子訂閱服務

February 17th, 2011

自從 iPad 上市以來,大家就一直說這是雜誌的未來,數位閱讀的開始。搞了半年多,雜誌們好不容意紛紛把東西搬上去了,才發現有一個好大的問題 — 沒錯,這玩意兒沒辦法搞「訂閱」,所以消費者只能一期一期的買。當然有人開始想一些解方,例如打開 Safari,把民眾導引到網站上去買,但整個流程就是不順暢,當然少不了中途放棄的人,雜誌們因此也損失了好多生意。

好啦,現在 Apple 終於出面解決這個問題了。想要在你的程式中提供訂閱服務 (In-App Subscription)?沒問題!金流、使用者資訊我來處理,但是要收手續費 30%。雜誌社:「什麼?30%?有魔搞錯阿。」蘋果:「不然你去用別家。」雜誌社:「@#&#%@…」

沒錯,一天前,你是沒有選擇、只能任由 Apple 宰割的。但經濟學告訴我們,只要市場有豐厚的超額利潤,新的競爭者很快就會加入,來把價錢趨向合理。而在快速變動的數位世界,這,真的很快。不到一天,Google 立刻宣布 Android 平台也將提供「One Pass」訂閱服務,金流、使用者資料我來處理,而且只收 10% 手續費。而且等等,還有更多。不只手續費低廉,Google 還跟你分享使用者資訊,這大概是 Apple 一輩子也不可能做的事情。

現在問題來了,如果你是雜誌社,該怎麼看這件事情?

Android 平板

首先,最重要的是 Android Pads 大軍通通都還沒上市 (打先鋒的 Moto XOOM 會在 2/24,其他大約是五月底) 。當然這些平板很有可能最終會在市場上大受歡迎,甚至是大幅超越 iPad。不過這種事情誰也說不準,所以,在那明朗之前,你還是得乖乖的用 iPad 的訂閱服務。但是你要想清楚你有 30% 的金流成本,所以定價策略很重要。

統一定價?轉嫁成本?撤出 iPad?

而一旦 Android Pads 上市了,你得先給它 3-6 個月,看看它們在市場上的表現。所以剛好到今年年底,你可以再次檢視你的定價策略。

如果 Android Pads 賣得不好 那你可能得採統一定價的策略,也就是在 Android Pads 上和 iPad 賣一樣的價錢。雖然 iPad 的交易成本高,但是它的使用者數也多很多,所以為了不讓 iPad 用戶因比價效應,憤而不訂你的雜誌,你必須要吸收這些成本。

如果 Android Pads 賣得跟 iPad 差不多 那你可以考慮採差別訂價策略,也就是轉嫁部分 (或全部) iOS 的 30% 成本給消費者。因為這時候 iPad 沒有量的優勢,所以你可以不用統一價格。

如果 Android Pads 狂賣 那你可以考慮退出 iPad,給蘋果一點顏色瞧瞧 — 莫名其妙抽這麼多,當老子傻瓜啊?當然有另一種可能是在 iPad 上只提供閱讀,不提供訂閱 (訂閱請上官網),那 Apple 也拿你沒轍。

當然,這些都只是非常粗略的分析,實際的策略必須要看你的刊物屬性,以及平板化所希望達到的目標。不過老話一句,辦雜誌不就是要讓更多人閱讀到有用的資訊。況且大多數的雜誌是靠廣告和辦活動賺錢的,如果是這樣,那發行量、閱讀率不是比賣一個訂閱能賺多少錢更重要?還是在這邊鼓勵大家勇敢的把自己的午餐吃掉,免得有一天連飯都沒了。

而如果你想辦的是新媒體,而不是舊雜誌,那 appWorks 育成計畫歡迎你的加入。第三屆育成計畫目前已經開始接受申請,更多資訊請參考 appWorks 的網站,或直接開始填寫這份申請表格。期待看到你的加入!

(Image via 96205017N00@flickr under CC License)

2011 年十大網路趨勢

January 4th, 2011

那天回顧了 2010 一整年,在這個網誌上發生的精彩事件,最後一項是一年前寫的 2010 年十大網路趨勢。現在回頭看,似乎是投十中九,命中率還不錯。打籃球的人都知道,球感來的時候就要放膽出手。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再一次勇敢預測未來,到底 2011 的網路世界,會發生什麼值得創業人期待的重大事件?(其實只是隨便找個藉口寫今天的文章…)

1. Facebook 正式成為宇宙中心

Facebook 去年的策略,是把平台化為無形,用 Facebook Login + Open Graph 來深入其他網站。事實證明這個策略非常有效,Open Graph 才推出半年多,已經攻佔了超過 100 萬個網站,並且以每天 1 萬個的速度在增加。每個月,使用 Open Graph 登入 Facebook 的活躍使用者高達 2.5 億 (MAU),全世界前 100 大網站中,有 80 個已經支援這些服務。而進入 2011,早已取代 Google 成為第一大網站的 Facebook 聲勢將更不可擋,隨著 FmailPlatmobile 的推出,FB 的勢力將會到達無人可及的高峰。因此,所有創業團隊應該要持續研究 FB 的動作,思考如何支援、利用 FB 提供的資源,化為自己的競爭力,才是上策。

2. 平板元年

隨著 iPad 2 和超過 20 款 Android Pad 的上市,2011 年將會是平板正是成為主流消費產品的一年,甚至很有可能在這一年就超越筆記型,成為最暢銷的電腦「機種」 — 我知道這樣的市場改變速度,是非常難以令人相信的,但它真的可能會發生。隨之而來的是使用者上網的習慣、情境的大改變,少了鍵盤,多了攜帶性,大家將越來越習慣在客廳、床上、廁所、廚房等「另類」的地方上網,所以你的任務,就是去提供符合這些情境的應用程式。

3. 更多行動原生社群

在 2010,我們相繼看到 InstagramPath、PicPlz 等圍繞著照片分享而生的「行動原生社群」 一個個冒出來,然後一夕爆紅,短短時間就累積好幾百萬的使用者。原因是越來越多的智慧手機使用者,需要的是快速的分享工具,只要能符合這樣的需求,幫助他們方便的分享生活周遭事物,就有可能受到青睞。

4. 事實證明電子雜誌是過渡性產品

各位親愛的雜誌業同仁,我已經在這個網誌解釋好幾次了,E-Magazine 絕對不是救贖。這件事情已經在北美被證實 — 才上市不到半年,這些電子雜誌的銷售通通直直落,最慘的 WIRED 甚至從一開始的每月 100,000 份,已經腰斬再腰斬,剩下不到 23,000 份。原因在哪裡?因為 iPad 是上網裝置,因為電子雜誌不夠即時,因為讀者要的是以單篇文章為單位的內容,有太多太多的原因。但總歸一句話:雜誌是舊時代的產物,它跟網路當然格格不入。在 2011,隨著平板的普及,我們將會看到中文雜誌前仆後繼的電子化,然後又前仆後繼的發現根本沒有市場。與其白走這一條遭,或許你可以直接擁抱網路?

5. 行動付費開始上路

在北美,基於 iOS 的行動刷卡平台 Square,每天處理的金流已經即突破美金 100 萬元的水準。明年開始,Android 和 iPhone 更都將內建更方便交換金流資訊的 NFC 晶片,這將會引爆行動付費這個領域。出門不用帶信用卡的日子,終於離我們不遠了。

6. Quora 正式浮上檯面

和以往的 Q&A 服務不同的是,Quora 走的是 Web 3.0 路線 — 問答者全部都得用「真實身分」來分享知識。這讓該服務上的知識含量極高,問答的內容也非常有深度。我看好它將會有類似維基百科的地位, 成為人們非常重要的資訊分享平台和資料來源。

7. 隨選視訊取代傳統電視收看

經歷過去幾年的瘋狂成長,隨選視訊 (VOD/Video on Demand) 已經成為許多人偏愛的影片收視方式。在北美,Youtube 持續霸占第四大網站的位置,Netflix 已經佔據 25% 的頻寬使用,Hulu 準備好了要掛牌上市,再加上 Apple TV、Google TV 今年的相繼升級,2011 將是客廳大革命的開始。就像雜誌一樣,我們將會看到傳統的節目表模式開始被人們拋棄,想看什麼,就看什麼的時代,終於來臨。

8. 網路廣告取代電視成為最大媒體

2010 年,由於北美的不景氣,品牌省吃儉用,於是紛紛把預算撥到更有效率的網路廣告。在 2009,電視廣告的產值是 410 億,網路則是 260 億。到了 2010,預計電視將縮減至 350 億,而網路則將大幅成長至 320 億。若維持這樣的速度消長,那 2011 年將會是網路正式取代電視,成為最大媒體的一年。一旦北美帶頭革命了,那這件事情發生在亞洲也就不遠了。各位網路業的朋友,相信我,我們的明天絕對會是更美好的。

9. 行動電子商務時代來臨

在北美,電子商務龍頭 Amazon 從行動產生的營收已經高達整體的 1/6,這是在 2010 第二季,智慧手機市佔尚未過半前的數字。在 2011,隨著更多 Android、iPhone 被帶回家,隨著人們使用習慣的改變,行動電子商務只會成長得更快。所以,請你們準備好滿足使用者這樣的需求。

10. 更多中文網路公司被收購

在去年,我們相繼看到地圖日記、KKBOX 等網路公司被國外收購的例子。到了 2011,隨著網路創業的不斷加溫,我預期我們只會看到更多的成功故事。尤其是台灣團隊對外國公司而言,有著價格合理,並且進可攻、退可守等優勢,非常符合他們前進大中華市場的跳板角色,所以我非常看好台灣網路業在 2011 的前景。

以上,就是關於今年的網路產業,我認為值得期待的十大趨勢。這個世界能不能像我預測的這樣改變,我們一年後就能揭曉。但無論如何,我和 appWorks 的夥伴們,將會在第一線跟大家共同奮鬥,和你們一起創造更新更棒的網路服務,一起試著改變這個世界,一起努力讓人們的生活更得更美好。

加油!

(Pic via icjan@picplz)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