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zynga’

科技的下個超級大代誌

April 7th, 2010

說到矽谷的創投家,約翰‧道爾 (John Doerr) 大概其中的代表。英特爾業務出身,道爾在 1980 那年轉行加入老字號的 KPCB 創投,之後便展開了 30 年傳奇般的投資生涯。在他手上成功上市的投資案無數,而且都是你有聽過的公司,像是 Google、Amazon、昇陽 (Sun)、康柏電腦 (Compaq)、賽門鐵克 (Symantec)、Macromedia 等。要說矽谷的科技和網路產業是他一手拉拔大的,也不為過。

不過不像我們新一輩的 VC,道爾工作的方式比較傳統,平時並沒有寫網誌的習慣,多半是靠受邀演講和訪問的方式和大家溝通。所以,今天他以客筆的方式在 TechCrunch (北美科技網誌) 上發表文章,便顯得非常難得。

而山人突如其來的大動作,當然有其原因。原來,KP 決定將設定投資iPhone/iPad 應用的 iFund,大手筆從 1 億美金加倍到 2 億美金。因為,他們認為行動領域,將是科技圈的下一個超級大代誌(The Next Big Thing)。

照慣例,我鼓勵你直接連過去閱讀,沒有時間的人,下面是我的重點整理和想法。

新平台的濫觴

道爾用“講古”作開場,他說如果你回頭看看,大概很難想像在不久之前,我們根本沒有網路這個東西 (我也常常有這樣的感覺)。1994 年,當 Mosaic 瀏覽器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大家根本不知道這東西會帶我們到哪裡去。結果再過來的 10 年之內,我們看到一批批的創業家,在 Web 上發光發熱,帶給我們 Google、Yahoo 拍賣等大大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工具,也讓矽谷轉眼變成網路經濟的中心。

而他看到 iPhone 和 iPad 所發動的革命,就跟當年 Mosaic 出現而帶動起一個新產業,有非常多的相似處。不過我倒是認為,雖然 iFund 專注於蘋果 App Store 的投資,但就像當年 Mosiac 和 Netscape 都不是最後的贏家,而瀏覽器之爭到現在也還沒結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應該要看到的是行動應用的起飛,結果大概不會是某個平台的獨霸。

iFund 1.0 的表現

道爾公布 iFund 的第一個一億,兩年來共投資了14 個公司,其中包括之前介紹過的 BooyahZynga 等等,產生了超過 1 億次的下載。並且,2010 年才過三個月,就已經創造了 1 億美金的營收。不過在投資金額方面,連同其他 KP 同業的資金,這些公司總共募集了 4.3 億的資金。

行動的新世界

而在道爾的眼中,這個行動新平台與過去 15 年的主流,也就是 Web,有很多的不同,包括:視窗變成了觸碰、點擊變成了滑動、不自然的介面變成直覺的操作、所見即所得變成了所碰即所得、連滑鼠都變成了魔術。也就是說,iPad 和同類型裝置的崛起,意味著 PC 時代的結束,我們將進入一個全新的人機互動時代

這也就是為什麼 KP 要在這個節骨眼,雙倍押寶行動應用領域。他們看到的,是一個大規模的平台轉換,一場革命,一個大事件

appWorks 團隊的看法

和 KP 同樣在投資網路相關產業,appWorks 則是把行動應用包含在 Web 3.0 裡面,雖然人機介面經驗會有很大的改變,但是應用服務的本質和內容卻是互通的。Facebook 和 Twitter 就是很好的例子,你可以在電腦上使用這些服務,也可以在手機上,雖然操作的方式不同,但是得到的內容和價值卻是相類似的。

不過無論如何,行動應用,絕對是 2010 和往後很有潛力的創業領域,也是我們有興趣投資的主題之一。剛好的是,在發展速度方面,繁體中文的網路市場,目前比英文的稍慢 2-3 年。所以如果 KP 在 2 年前開始投資行動應用,到現在可以累積這麼不錯的成績,那 appWorks 從現在開始經營,希望在 2-3 年內也有機會開花結果。

所以,如果說行動應用,是科技的下一個大代誌,那繁體中文團隊們絕對不可以再缺席了,一起努力吧!

(Pic via jdlasica@flickr under CC license)

Zynga 大賺錢的內幕被踢爆 這樣的商業模式值得效法嗎?

November 4th, 2009

ScamVille

從周末以來,美國這邊網路圈的話題都圍繞著 Zynga 的黑暗面 (dark side)。(Zynga 是以開發 FarmVille 和 Cafe World 等大受歡迎的 Facebook 遊戲著稱的”社交遊戲”公司,之前的許多文章都有討論到.) 這個消息由北美科技網誌 TechCrunch 主編 Michael Arrington 在上周六先揭發,原來 Zynga 今年預計將達到的一億美金 (US$ 100M) 營收,居然有高達 1/3 是靠著游走道德邊緣的 CPA (Cost Per Action) 廣告賺來的。(詳情也可以參考 Mr. 6 網誌上的文章。)

我一直鼓勵創業團隊效法 Zynga 的商業模式,開發中文社交遊戲,也知道 CPA 長期以來都是他營收來源的一部分。但在這個事件爆發出來之前,任誰也沒想到 CPA 居然佔了 Zynga 高達 1/3 的營收。既然如此,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CPA 這個商業模式,以及有什麼可取及不可取之處。

所謂的 CPA,是網路廣告計費方式的ㄧ種,中文可以略翻為”每次行動成本。”  要了解 CPA,我們得先從 CPC 關鍵字廣告說起。像 Google 等搜尋引擎所提供的廣告服務,大多是以 CPC (Cost Per Click/每次點擊成本) 的方式來計費,例如: 如果我是電腦經銷商,可以去 Google 購買”小筆電”這個關鍵字,則當使用者在 Google 上搜尋”小筆電”時,就會在搜尋結果中看到我張貼的廣告。而如果他覺得我的廣告符合他想找的產品,於是點擊我的廣告中的連結,這時 Google 就算是功德圓滿,也就可以跟我收取一次的 CPC 點擊成本。Google 並不在乎使用者到了我的網站後有沒有成交,或是我的網站根本沒有在賣小筆電。

但對於某些行銷人員來說,CPC 是有缺點的,因為他很難去抓用戶取得成本 (user acquisition cost)。於是,聰明的網路廣告商就發明了 CPA,也就是讓行銷人員可以定義一個動作 (action),例如: 下單購買。也就是說,如果我賣小筆電有 500 元的毛利,我可以跟 Google 說我願意花 100 元的 CPA 買一張訂單。於是,當使用者點擊我的廣告時,我不用付給 Google 錢,但是當使用者完成下單的動作,Google 就可以跟我收取 100 元。而 CPA 這樣的模式,他的表現是完全可以保證的,所以價格上往往是 CPC 的數十倍至數百倍。

像 FarmVille 等這些社交遊戲提供的廣告服務,除了 CPC,也有許多是用 CPA 的收費方式。但跟關鍵字廣告單純的下單比起來,社交遊戲 CPA 的”動作”常常相當的五花八門,基本的有回答問卷,填寫註冊表格,而較受爭議則是像寄發邀請函給朋友 (廠商因此獲得朋友的 email),訂購 (運費很貴的) 免費贈品等等。

使用者要花這麼多功夫,廣告費卻是 Zynga 賺走,哪有人會去填什麼資料?  顯然是沒有。於是 Zynga 又發揮了商人的智慧,把他的每個遊戲裡的農民幣/Cafe Dollar 這些可以用來買遊戲商品的”虛擬貨幣”拿來當贈品。這些假錢對 Zynga 而言這些是沒成本的,但是對玩家而言卻有ㄧ些價值。 把這兩個套在一起,噹噹,就出現了財金課本上標準的低買高賣”套利空間 (arbitrage)”。換成白話,就是,Zynga 拿不值錢的農民幣賄絡你,讓你去幫他的廣告商填表格,最後他自己收取白花花的現金,皆大歡喜。

財務課本上說當有套利機會時,請用力的套,套到不能套為止。所以 Zynga 毫不手軟,大手筆的在 Facebook 上購買廣告,邀請使用者免費玩他的遊戲。Zynga 玩家越來越多,營收也越衝越高,Facebook 廣告越賣越好,獲利在即,又是一場皆大歡喜。

但這真的皆大歡喜嗎?  其實不然。有許多社交遊戲的 CPA 廣告,都是游走在道德的邊緣,隱含的費用藏在超小的字體中,加入會員就必須繳月費是寫在最下面的附註裡面。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 CPA 廣告商付得起較高的廣告費就是因為使用者去他們網站所完成的”動作”往往是有暴利可圖的。這常常讓使用者事後發現受騙上當,而對廣告商,Zynga 甚至是 Facebook 留下不好的印象。這樣接近金光黨的手段,短期之內或許可行,但絕對不是遊戲公司長久經營之道。

而這些社交遊戲 CPA 跟先前小筆電 CPA 的最大不同,在於使用者原先沒有購買的意圖,而是被你引誘去填表格,拿”贈品”,最後卻掏了腰包。

其實 CPA 不是不好的商業模式,如果運用得當,是三贏的,例如: Cafe World 遊戲中有好用的鍋子,好看的碗盤,你可以引導想要在真實生活中買類似產品的玩家,去廠商的網站購買,然後收取 CPA。

但是,靠著賄絡使用者方式而賺取的 CPA有根本的結構上的問題,廠商很難不用騙術,從原先沒有購買意圖的使用者身上搾出錢來。這種模式,優質的廣告商當然不會使用,而相對的,吸引惡意廣告商的機率就很大。所以CPA 沒有不好不好的是 Zynga 使用的方式

以上,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對 CPA 有更健全的了解,也能因此用更正面的方式執行這個的商業模式,來賺取額外的利潤。中文社交遊戲團隊,加油!

(Image via TechCrunch)

學習案例:從 Restaurant City 如何應對 Café World 強襲中學策略

October 13th, 2009

Restaurant City (Halloween)

策略 (strategies) 是一家公司為了面對自由市場中的其他競爭對手,所擬定的作戰指導綱領。經濟學家尤其喜歡研究兩強相爭時,也就是所謂的 雙頭壟斷 (Duopoly Market 或稱複佔市場),一來一往間的攻防過程,包括 賽局理論 (Game Theory) 和 競合關係 (Co-optition) 都是用來分析的工具。不過現實生活中,複佔市場發生的機會不是很多,所以這幾天下來觀察 Restaurant City 面對 Café World 的強襲,Playfish (開發 RC 的公司) 應變的過程,覺得特別有趣,在這邊與大家分享一些心得和值得學習的策略。(關於 Café World 把 Restaurant City 擠下台的經過,請看稍早的分析。)

加強客戶關係 社交遊戲 (Social Games) 公司一向不是以擅長於客戶關係著稱,主要的原因在於這些公司往往編制簡單,但要應付的客戶量卻很大。以 Zynga 為例,只有 50 人不到的員工,卻要面對 5 千萬以上的用戶,也就是每個員工平均要應付 100 萬以上顧客。就算遊戲作得再好,發生問題的機率再小,這樣的比例還是會讓溝通顯得捉襟見肘。所以常見的現象,就是這些公司往往放很多資源在開發新產品,新功能上面,卻忘了跟使用者宣導這些功能怎麼使用,聆聽大家的回饋。不過這次 Playfish 大敵壓境,一個很好的反應是馬上加強溝通的頻率,除了在 Restaurant City 的專屬頁面上,天天刊登新消息,也在 RC 遊戲中,建立了電子報功能。這樣一個策略是維護忠實顧客很好的辦法,是相當好的反應。

抄襲對手宣傳手法 Zynga 最有名的宣傳手法就是透過朋友間互相贈送”免費贈品 (free gifts)”來刺激新使用者加入,以及提升朋友間的互動。 既然 Cafe World 毫不臉紅的抄襲 RC 的遊戲內容,Playfish 當然也就沒什麼好客氣的,馬上在遊戲中加入同樣的贈品功能。事實證明 Playfish 這樣的策略也的確有效果,除了我在幾天內就收到了幾十個禮物 (這不是重點,不過謝謝各位朋友),RC 的日成長率也從之前的 0.3% 一下子跳到 2%。

Restaurant City Free Gifts

繼續改善產品 除了宣傳之外,Playfish 也沒有忘記不斷提升自己的產品。除了美化了介面,新增菜單,提升員工人數的限制,RC 也除去了其中一些為人詬病的問題,例如: 每次離開後最多只能賺 $2,000 等。再好的宣傳跟溝通還是要基於一個好產品,所以這個策略也是非常正確的。

限定性內容 RC 今日 (10/13) 更新後,又加入了許多萬聖節 (Halloween) 主題的”季節限定”商品,也就是過了萬聖節就無法再取得,這樣有限制性的活動應該可以刺激使用者的使用量,但可能並非長久之計 (如頻繁推出類似活動,那就會變得平凡)。

加緊賺錢 最後一個重大策略,是 Playfish 決定加緊收集油水,也就是加入許多”賣錢”的內容與功能 (先是特殊商品,然後所有食材也都可以用現金取得)。這個策略執行面上或許有點短視 (如果食材都可以用現金買,那遊戲的趣味就少了一大半了)。但是在商言商,以一個公司經營的角度來看,也不能說是不正確。畢竟 RC 雖然面對 Cafe World 的猛攻,但用戶量還是處在頂峰,現在加緊開採 (現金),是正確的時機,也可以避免萬一人潮散去,落得兩手空空的窘境。

Restaurant City Cash

以上,提供給各為創業家參考。當然 RC vs. CW 這場龍爭虎鬥,不會只到這裡結束,也不一定是會有絕對的勝負 (可能會是雙贏的局面)。後續的發展,歡迎大家一起來觀察,一起來分享心得。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