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content business’

邦喬飛:賈伯斯殺了音樂產業

March 17th, 2011

先說我是一個邦喬飛 (Bon Jovi) 迷,至少長大的過程中是。他們之前的專輯我都有買,都聽了很多次,雖然剛好都沒有去過他們的演唱會,但是如果有機會他們再開,我還是會去。連昨天我走在路上,嘴巴都還在哼著:I guess I’m not that good anymore, but baby that’s just me…

所以當昨天 Jon (Bon Jovi 的主唱) 跳出來罵賈伯斯 (Steve Jobs) 的時候,我嚇了一跳。他說:

現在的小孩錯過了一些很棒的事情,他們沒辦法享受把音量調到最大聲,閉上眼睛,扶著耳機,然後任自己迷失在一整張專輯中。他們沒辦法拿著零用錢,在唱片行靠著封面、照片,去想像這張專輯聽起來是什麼樣子。天啊,那是多麼神奇的時光啊。我真的不想聽起來像個老人,但是我是,而且你記住我的話:有一天,我們的下一代會問發生什麼事了?賈伯斯,是賈伯斯殺了音樂產業。

唉,他的態度點出了我們面臨的狀況 — 整個世界在往一個方向,音樂產業卻死命的想要往另一個方向。他們以為是某個人、某個產品、還是某個標準造成了世界的轉變,並不是,這是人們的選擇。如果當初不是賈伯,也會有另一個公司出來主導 MP3 的銷售。如果當初不是 MP3,也會有另一個數位音樂標準出來打擊傳統音樂的銷售。跟出版業面臨的情況一模一樣,數位化、網路化是市場的選擇,這是人們的選擇,你只能擁抱它,然後想辦法透過它,來給人們另一種很棒的體驗,想辦法用別的商業模式來獲利。

中國人說勢不可擋,順勢而為。這點,不知道藝術家性格的唱片公司、音樂人,什麼時候會懂。

我認為數位內容、數位影音、數位娛樂,還有非常多的創業機會,有興趣在這些領域努力的人,第三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已經開放申請,詳情請見 appWorks 網站,或是線上申請書。期待看到你們的加入!

(Image via rockandracehorses@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再論「出版將死」

March 8th, 2011

很高興看到「出版將死」所引起的討論,不管該篇文章下面的留言、網誌 圈子、還是 Twitter 上,大家都發表了很多很有深度的見解。這些討論很棒,我自己從中學到不少,有些角度是我之前完全沒想到的。社群媒體就是這麼神奇,每個人都是你的老師,所以我雖然不一定贊同你們的每一個論點,但是我絕對歡迎任何人加入討論。真理越辨越明,況且當你想要說服別人,自己的觀念也會變得更清楚,這對大家都是很好的練習。

回過頭來說 Amanda 發表的這篇網誌「Some Things That Need to be Said」,我認為她有些觀點很正確,但是有些卻是誤解,畢竟她還年輕,對商業的理解比較偏向「個體經濟」。我鼓勵大家去看看原文 (需要中文翻譯的可以參考這裡),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和辯證:

  • 「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變成暢銷作家,事實上,在數位的世界更是只有有實力的人才能」 — 這點我 100% 贊同,這也是我最熱愛網路的地方,它是一個更公平的世界
  • 「自助行銷是非常累人的工作」 — 這點我也 100% 贊同,我每天早上 6 點起床讀新聞、寫文章,為得就是宣傳我的理念,當網路上有這麼多的聲音,你要被聽到的難度當然會增加。重點是這件事情是現今的出版社無法替你做的,所以這不是實體書和電子書的問題,是社群媒體帶來的改變。出實體書的作者,還是必須自己經營個人品牌 (試問,有哪一位編輯肯替作者早起寫網誌的?還是幫你維護你的 Facebook 粉絲頁?就算他肯,也不是好事,因為在社群媒體時代,讀者們要的是本人,連花花公子查理辛都開始親自 Twitter 了,你說呢?)
  • 「編輯非常的難」– 這點還是一樣,無論是實體還是電子,都存在相同的問題。但我想點出的是電子發行往往不需要複雜的排版,反而更能夠專注在內容上
  • 「電子書佔 20% 的市場」– 完全錯誤,根據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 (美國出版協會) 公佈的數據,電子書目前佔據 3.8% (443M vs. 11.7B) 的市場,假設電子書的平均定價是實體的 1/2,那用「量」去計算,電子書應該是 7.6%
  • 「球賽打到第六局,比數是 8-2,你這局剛得 2 分,他們從第一局之後就沒得過分」 — 不是很好的比喻,比較像是賽跑,實體已經先跑了 50 分鐘了 (500 年),電子才出發,但在短短的一分鐘之內,電子就追上了將近十分之一的距離,你說要是你是領先者,會不會怕?不怕才怪!更重要的是,已經跑了 50 分鐘的實體書,現在不是在樹下乘涼,而是呈現倒退的狀態 — 2010 實體成人書的銷量,從精裝到平裝,實際是 -2.0 ~ -6.3% 不等,而電子書,則是狂增 164%,這樣你有點感覺了嗎?
  • 「5-10 年電子才會變成主流」– 或許比她想像中的還要快,尤其是當你看電子 vs. 平裝,目前已經來到 441M vs. 1,380M,不到 1:3 的地步。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是實體出版社,知道 5 年內你目前的生意模式會被取代,我問你怕不怕?

所以結論呢?說死太沉重,但我認為實體出版被邊緣化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而且速度是在增加的 (2010 年只有 15M iPad + 8M Kindle,2011 會有 40M iPad + 20M Android Pad + 10M Kindle)。現在的出版社難道不能轉型?我認為是可以的,但只有少數,因為網路世界 20 年來發展出的種種機制、文化、規矩,是他們無法了解的。而出版社在數位發行的附加價值,比實體少了很多。所以當他們無法拋棄原本的生意模式,轉型會是非常困難的,這點,可以參考之前的「複雜商業模式」一文。

網路正在造成商業世界大規模震盪,新的產業正在興起,舊的產業將被取代。在 appWorks,我們幫助你抓住這些機會,成為下一個時代的領導者。第三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已經開放申請,詳情請見 appWorks 網站,或是線上申請書。期待看到你們的加入!

(Image via indieurbanfantasycom)

出版將死 — 26 歲作家自助發行至 Kindle,年入百萬

March 5th, 2011

已經說過好多次了,電子書,是一個很爛的稱號,它代表的實體世界對於網路的不理解。既然都已經來到了數位的時代,少了實體的束縛,何來書之有,何須成冊而後出版?人們要的是「內容」,有意義、有價值、有娛樂性的內容,加上方便他們取得、閱讀內容的環境,是書不是書,根本一點都不重要。

更重要的是出版業必死無疑,因為它在人們消費內容的食物鏈上,已經沒有任何附加價值,也沒有任何地位。前幾天傳出來,Amazon Kindle 上暢銷作家 Amanda Hocking (阿曼達‧哈金) 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個 26 歲的小女孩,自己寫小說,自己發行到 Kindle 平台,少了出版社在中間剝削,Amanda 的小說可以只賣美金 3 塊錢。扣去 Amazon 抽的 30% 手續費,她還淨賺 2.1 元。更重要的是這樣定價,幫她帶來了大量的讀者,每個月銷售 100,000 本以上,也就是說,她靠自己寫書自己發行,一年賺進好幾百萬美元

然後那些出版社呢?他們還在抱怨 Kindle 把電子書賣得太便宜,應該要從 $10 一本升到 $15 一本,才不會影響到實體書的生意。醒醒吧,各位作者,別再被出版社騙了。就像唱片公司一樣,這些老恐龍掙扎著逆天而行,以為自己可以抵抗時代的洪流,並不惜把你們通通拖下水。很快的,你就會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新生代作家,直接跳過他們,自己到數位管道上發行,乘著這波浪潮,變成下一代的意見領袖。而現在的作者,照這樣的趨勢下去,大概只能成為出版社可憐的陪葬品。

再說一次,這個世界,正在用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我希望你們已經發現了。

當大環境改變,就是創業家破壞既有秩序最好的機會。在 appWorks,我們幫助你抓住這些趨勢,成為下一個時代的霸主。第三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已經開放申請,詳情請見 appWorks 網站,或是線上申請書。期待看到你們的加入!

(Image via Amanda Hocking’s Blog)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